唐朝谏臣魏征生平 魏征结局 魏征子女 魏征政绩(2)


  当天夜里,唐太宗梦见了魏征,神色和平时一样。可是第二天早晨,魏征就与世长辞了,终年六十四岁。唐太宗又亲自到魏征家里吊唁,哭得非常悲伤。他还为了表示哀恸,停止上朝五天,让太子在西华堂举哀,并命令文武百官都去参加魏征的丧仪。还赠魏征为司空、相州都督,赐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的仪仗队,陪葬在昭陵。
  临发丧时,魏征的妻子裴氏上书唐太宗:“魏征生前素来节俭,现在按一品官的礼葬他,仪仗这么隆重,恐怕不合他的心意。”于是改用白木制的车子和白布缝的车帷来送葬。魏征出殡时,唐太宗让晋王去主祭,他自己还亲自书写了碑文,登上御苑中的西楼,望着魏征的灵柩西去,哭得极为哀痛。
  魏征去逝后,从他家里找到一份写了一半的奏稿,这也可以说得魏征的一份遗嘱。里边认得清的话有:“天下的人有善有恶。任用善人,国家就安全;任用恶人,国家就要衰亡。对自己喜欢的人,要了解他的缺点;对自己讨厌的人,也要了解他的优点。要毫不迟疑地去掉恶人,也要毫不猜忌地任用善人,这样国家就可以兴盛了。”唐太宗看了,很受感动。他对大臣们说:“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你们要把魏征的这些话写在记事板上,发现我在这方面的问题,随时向我进谏。”
  唐太宗把魏征看做是照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魏征的死使他失去了一面镜子。他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做镜子,可以了解得失,”他把魏征看做是了解自己得失的最好的一面镜子,所以他认为魏征的死对他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唐太宗对魏征的这一评价,应当说是相当正确和公正的了。
  魏征死后,唐太宗给了他那么高的待遇,还在凌烟阁让入画了魏征等二十四个功臣的肖像,他亲自作像赞,不时去看像赋诗,悼痛不已。唐太宗对魏征的这种隆誉,遭到了一些人的妒忌,他们就制造各种流言飞语,贬低魏征,挑拨唐太宗和魏征的关系。杜正伦和侯君集,魏征曾向唐太宗推荐,认为他们有宰相之才,因而杜正伦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后又改任太子左庶子,侯君集也官至检校吏部尚书。魏征死后,他们俩人都因牵连到太子承乾事件,一个被流放,一个下狱被杀。这时有人借机攻击,说魏征推荐他们二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才,而是因为魏征和他们结为同党,互相吹捧,谋取私利。唐太宗听了,很不高兴。
  又有人攻击魏征说,他谏诤唐太宗的奏章,都自己偷偷地抄录下来,交给了史官起居郎褚遂良,为了自己录之国史,名扬千载,而却宣扬了君主的错误。这与同时的重臣戴胄奏完之后,即毁掉底本,进行保密的作法不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确。唐太宗听了,更加不高兴。唐太宗不但令人毁掉了自己给魏征写的碑文,而且还停止了将衡山公主嫁给魏征儿子叔玉为妻的允诺,表示了对魏征的不满。魏征的家族也自此开始衰败下来。
  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率军亲征高丽。高丽和袜褐联军猛攻辽东安市城(今辽宁盖平县东北)东南的驻跸山,由于李勋等大将率军力战,才没有被攻破。后来,天气冷了,粮食也供应不上,唐太宗被迫率军撤回。唐太宗在班师回来的路上,很后悔这一次军事行动,这时他想起了魏征,就对大家说:“魏征如果还活着,他是不会同意我的这次行动的。”他派人把魏征的家属叫来,问了他家的情况,慰问赏赐了魏征的妻子,并以少宰的礼祭了魏征的坟墓,重新立起推倒的墓碑,恢复了他的声誉和待遇。不过那位答应嫁给魏征儿子的衡山公主,这时已经另嫁他人,无法再改正过来,把她嫁给魏征家了。魏征死后的这一反复,说明在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即使是象唐太宗与魏征这样合作共事了十七年,彼此已经够了解的了,但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死后仍然出现了波折。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曲折和多变。
  魏征是以刚直不阿、勇于犯颜进谏而著名的大臣。他与唐太宗君臣之间虽然也产生过误会和矛盾,但总的说来是合作得比较好的典型。魏征作为封建社会的名臣,一直受到封建政治家的称赞,把他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封建政治家的某种典型和规范,历代都称赞不已。魏征确实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封建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