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丰臣秀吉生平简介 丰臣秀吉结局 如何评价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天文6年2月6日(1537年3月26日)- 庆长3年8月18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16世纪末日)、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

丰臣秀吉画像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天文6年2月6日(1537年3月26日)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父亲为一贫困农户弥右卫门,母亲是大政所。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日语:日吉丸/ひよしまる Hiyoshi-maru),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日语:木下 藤吉郎/きのした とうきちろう Kinoshita Tōkichirō)。

丰臣秀吉原是处于日本古代社会一名低层农民,后来因为事奉其主织田信长,略有才干而逐渐发迹。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

1554年(天文23年)以小者的身分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家仆,后来因帮信长拿草鞋时将草鞋放进怀里暖鞋获得信长的欢心。1561年与浅野长胜的养女(浅野长政的义妹)宁宁结婚,从妻姓,更名为木下秀吉。


1570年信长准备进攻朝仓义景的中途,在金崎遭到盟友浅井长政攻击背后,此战秀吉为殿后军一员,保护信长安全撤离(金崎之战)。天正元年(1573年)受封近江国今滨城城主,领浅井故领北近江22万石,同时改名羽柴秀吉。


1577-1582年,受命在中国地方作战,战功卓著。1582年,偶然及早获知信长死讯,实行“中国大撤退”,于山崎之战大败明智光秀。同年的清洲会议上,取得织田多数旧臣支持,但与柴田胜家开始敌对。

1583年,于贱岳合战中击败柴田胜家。1584年,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展开小牧长久手之战,战败,但战后凭借惊人的外交手腕降服了信雄,压制了家康。1585年,进行四国征伐,降服长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国佐佐成政,就任关白。

秀吉原本觊觎征夷大将军一职,不过流浪的前将军足利义昭拒绝以秀吉为犹子,不入源氏籍,便无法成为将军。1586年,为了拢络德川家康使其成为自己的助力,秀吉将其妹旭姬(四十二岁)嫁与德川家康(四十三岁),并为家康正室。


甚至将自己的母亲大政所送回家康身边成为人质,德川家康此后臣从秀吉。同年,受天皇赐姓丰臣,并就任太政大臣(平民出身者第一人),确立了政权。

1587年,进行九州征伐,降服岛津氏。同年禁止基督教。1588年,实行“刀狩令”。1589-1590年,发动小田原之战,灭后北条氏,基本上统一日本。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自称太阁。1591年秀吉进行他人生中最后一场日本国内战争,派遣了蒲生氏乡、浅野长政及石田三成联同东北地方大名平定九户政实之乱。

1592年,秀吉出兵侵略朝鲜,此战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因1592年为壬辰年之故),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因当时年号之故)。

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死于伏见城,享年62岁。在位时丰臣秀吉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