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五个非常悲哀的没有登上皇位的太子大盘点

第一名悲哀的太子:刘据:巫蛊之祸的戾太子

纵观整个西汉王朝,从头到尾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外戚专政,从吕后,到窦太后,到导致西汉王朝灭亡的王莽。在武帝之前,已有前车之鉴,刘汉王朝差点被改姓。而武帝登基之前,也因为窦太后的原因,差点与皇位失之交臂,即便登基之后,也处处受窦太后掣肘。凡此种种,在武帝内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太子事件之前,虽然卫青已死多年,但卫氏的关系网还在那里,更重要的是,卫子夫又是一个极顶聪明的女人。而太子刘据的性格“仁恕温谨”。由此武帝断定,如果刘据继承皇位,必定导致卫氏专政的结局。而对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刘据来说,如果不能继承皇位,就只有一死了之。

江充诚然是个小人,但他充其量是个打手的角色,他执行的是武帝的旨意。蛊惑事件,并不是江充在蒙蔽武帝,而是武帝在利用江充,即便没有江充,也会有李充、王充。

武帝一生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晚年并非头脑昏花,反而是在政治谋略上愈发的炉火纯青。当然,他晚年也多了几分谨慎,对于钩弋夫人这样一个无根无底、无权无势的女子,也不放心,立其子而杀其母。


整个西汉王朝,首尾皆受外戚专政之祸乱,唯独武帝及其身后这一时期是个例外,不能不佩服武帝的英明。
  后记:一年后,汉武帝经过调查,发现所谓太子谋反案实是冤案,于是将江充家族灭族,将苏文烧死,并在刘据自杀的湖县修建了“思子宫”。刘据死后,汉武帝选择了少子刘弗陵为太子,即汉昭帝,可惜汉昭帝命薄,21岁就英年早逝并且死时无后,大将军霍光在刘氏子孙中挑了个遍,最终选择了一个叫刘询的年轻人作为皇位的继承人,是为汉宣帝,而此人正是太子刘据那唯一的孙子,他登基后给自己那冤屈的爷爷所选的谥号为“戾,耐人寻味”。
  点评:被父亲冤枉而自杀、母亲因此自杀、儿女因此被害,刘据的悲惨从他孙子给他的谥号中就可见一般,如果当时刘据可以从容地应对江充的诬告,最起码等到汉武帝回来进行调查,也许惨案都不会发生,从后来汉武帝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冤案平反来看,刘据的死其实很不值,甚至可以说是白死了,但对于刘据可喜的是,经过一番的折腾,汉室江山最终还是回到了刘据一系的手中,至少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因为这起冤案而影响太多。
  悲惨指数:★★★★★★★★★★
  可惜指数:★★★★★★★★★★
  影响历史进程指数:★★★★
  综合悲情指数:★★★★★★★★



第二名悲哀的太子:秦始皇的长子扶苏

秦始皇长子(?—前210),嬴姓,赵氏,名扶苏。{也就说赢扶苏也叫赵扶苏和赵国王族一个祖先,赢是周天子赐的}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出于诗经,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而嬴政也的确是把扶苏当作子的继承人来培养的,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心怀仁慈,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秦王雄才大略,自然不希望自己的长子过于妇人之仁,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而扶苏也确实没让秦王失望,在名将蒙恬的指点下,扶苏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他经常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不过我估计也有蒙恬军的将领们不想和他争功的原因},因此在蒙恬军中逐渐有了威信。估计这也是秦王让扶苏去军队的原因,在秦国军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军功,小兵也能当君侯{比如秦国的白起},扶苏有了军功,在军队里的威信也就树立了,而且他也有了一支支持他的精锐——蒙恬军{从这就能看出秦王对扶苏有多大期望了把}。
扶苏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陈涉世家》里就有提过“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乃公子扶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胜当时不过一个服徭役的人,他说假借扶苏的名义能得到更多人支持这也说明扶苏在百姓心中的确是受爱戴的{不过我没查到扶苏给百姓做过什么好事不清楚他没爱戴的原因,难道抵御匈奴也算?}。他对六国士子.遗民的主见是安抚,化解与秦国直接的仇恨,以此来收服他们的心,就算他们有的人还不会真正臣服秦国但也没办法掀起什么浪来,由此可见扶苏也是很有政治远见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接到一封赐死的诏书然后自杀了?!“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於阳周。”《史记》。扶苏傻么?不傻,而且很聪明,但这封明显有问题的诏书他不听蒙恬的话去复请而直接自杀了,这是为什么?太史公没有给我们详细描写{估计他也不知道},所以我们只能靠猜测。
秦王和扶苏的关系一直扑朔迷离因为他们的政见完全相反,特别是秦王“焚书坑儒 ”扶苏数次直谏后把扶苏赶到蒙恬军做监军,难道真的只是生气?其中原因我没找到,但还是知道秦王是不会因为这中事情杀自己的儿子的,而且还是扶苏到蒙恬军几年后才下诏。至于说扶苏到蒙恬军后没什么建树,反而损兵折将更是屁话,有蒙恬带着想不立功都难。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冬,嬴政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秦始皇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由此可见,秦王嬴政心中的太子一直是扶苏,尽管他一直没立太子,没立王后,尽管他很喜欢小儿子胡亥,但秦王还是知道把王位交给谁好的。
关于扶苏的死有个人必须要提,那就是李斯。李斯与扶苏一直有矛盾,二十六年,丞相绾提出仿周制分封子弟,嬴政和扶苏是赞同的,当时是廷尉的李斯以周朝的没落反驳,当时秦王想想觉得李斯说的不错。从那时候起扶苏对李斯没什么好映像,李斯的人品也确实不怎么样,后来在李斯的推动下,嬴政“焚书坑儒”,扶苏对李斯的映像更恶劣,这也是赵高能说动李斯立假诏书的原因。赵高说的不错,如果扶苏上位,那他一辈子也没机会了,如果胡亥上位,他就有从龙之功,从此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李斯是个势利的人,他知道怎么选。于是 扶苏自杀,蒙恬没害死...虽然扶苏知道自己要想称帝很简单,以他在军队和民间的威望只要他振臂一呼“清君侧”皇位觉对是他的,或许扶苏真的是太善良了,怕战火一起,刚太平几年的百姓又要遭殃,或许是扶苏不想手足相残。不管怎么样扶苏还是死了,尽管他的死有太多的疑点。扶苏的离去断绝了秦王朝复兴的最后一丝希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就这样结束在战火硝烟中。
如果扶苏知道胡亥比他父亲还暴政,断送了几辈人的心血,他还会自杀逃避么?
如果扶苏选择挥军咸阳,陈胜还会起义么,刘邦还有机会和项羽争霸么?

  后记:在后世也有一种说法流传很广,说扶苏其实已经看出这是胡亥等人的阴谋,如果以他的号召力,再加上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蒙恬及其手下三十万秦军的协助,打回长安,夺回属于自己的帝位真是轻而易举,但是扶苏却认为天下初定,不应该再挑起战事,因此希望以自己的一死来平息战事。可是他不会想到,因为胡亥的暴政,他死后的一年,陈胜、吴广就领导爆发了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而用的旗号正是他自己,随后天下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天下大乱,扶苏死后仅四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