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领导的运动是什么(2)

欧阳修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事实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远远超过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并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国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书》就是他主持修订的。欧阳修在文风上,继承和发扬了韩愈的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平易明了,言之有物。当时和他针锋相对的学派是“太学体”,这种体裁的文章,都擅长玩弄古语,咬文嚼字,欧阳修最反对的就是这种文体。他认为,写文章应该严谨平易,通俗点说,就是要让人看得懂你在写什么。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欧阳修也几乎都实实在在地写了一些事情。

据说,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可见其在文学界地位的杰出。而正是因为他,为当时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的文学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欧阳修的词作评鉴

欧阳修的一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词作。欧阳修的词《渔家傲》。此词牌原属讲唱文学的鼓子词,常作为定格联章轮番连唱,语言质朴流畅,在北宋民间为人们喜闻乐见。欧阳修用此民间曲牌写每月的应时节物景色和民间习俗,勾勒出一副水乡村娃生活的场面,富有浓郁的山水乡村风味。

欧阳修雕塑

欧阳修雕塑

欧阳修的词《采桑子》一共有十首,均是田园风情。如果我们仔细的观察,在词《采桑子》组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词在表面上似乎洋溢着“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的欢乐调子,但是却在在十顷西湖的明月清风下,笼罩着的其实是浓郁的英雄迟暮的悲凉情怀。欧阳修的在那个阶段仕途还是蛮坎坷的,政治遭遇很惨淡,特别是庆历五年时期的“张甥案”和治平四年间的“长媳案”,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那些莫须有的罪名给他带来的伤害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说明的,内心的痛苦处在奔溃的状态。在这种心境中每每作于歌舞酒宴的词,我们不难发现在豪放的背后由深微的隐曲、往复的悲慨所造成的“深婉”词境。

欧阳修的词《浣溪沙》,写的是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从而来反衬自己内心的苦闷。词句平缓,构造简单,最后一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欧阳修的词《蝶恋花》,这首词悲凉婉转,词中的三个“深”字的叠用烘托出浓郁的暮春相思寂寥之情。人有情而花无情,无限的幽怨尽在其中。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字什么

中国自古就是文明之国,十分讲究敬老爱幼,维护传统。古时候的人,对于名字的讲究是很严格的,尤其是那些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到了成年之后,都会取一个字,以便于别人称呼他们,得到别人的尊重。一般的同辈以及下属的人只能称呼兄长和长辈的字,不能直呼其名。在他们的名字之外,有些人还会给自己起一个别号,也有别人给他们起的号,和名字没有关系。比如诸葛亮,字孔明,号是卧龙;苏轼,字子瞻,号是东坡居士;再比如李白,字太白,号是青莲居士。而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时,他给自己起了另一个号,“六一居士”。那么欧阳修字有什么涵义呢?

永叔纪念公园

永叔纪念公园

关于欧阳修字,有学者是这样理解的:古人的名和字相互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关联,可能意义相近,可能意义相反,也可能意义相连。修和永这两个字都有长的意思,只不过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修”主要侧重的空间概念,而“永”侧重的是时间概念。“叔”字是古代人用来排行的,“伯”是老大的意思,“仲”是老二的意思,“叔”是老三的意思,而“季”是老四的意思。比如说孙权,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字仲谋。再比如曹操,字孟德,徳和操都是表示节操德行的意思,孟也是用来排行的。所以人们推断欧阳修在家中可能是排行老三,家人希望他生活长久,所以给他起了字,叫“永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