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决战江桥 投降日本值得尊敬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正式打响入侵中国战争,而我国也正式展开抵抗日寇的侵略。当时作为第一批抗日名将,马占山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后来却投降了日军,然而,知道真相后,人们却对他更加尊敬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马占山

  贫民出身当绿林好汉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马占山出生于吉林省一个农民家庭,很小就给地主放牧。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他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后来,他放牧的时候,走丢了一匹马,地主诬陷他把马给偷卖换钱了,把他送进警察局严刑逼供。马占山赔了一笔钱才得以释放,他一气之下,落草为寇,成为了一名劫富济贫、惩治恶霸的绿林好汉。

  1904年,为了侵占中国的东北和朝鲜半岛,日本和俄国在东北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战。看到房屋被炸毁,粮食被抢走,老百姓被无辜的杀害,马占山决心为民族建功立业。

  日俄战争结束后,马占山响应清政府的招抚,决定“金盆洗手”,成为一名游击队队员。由于马占山骑术精良,作战勇敢,表现突出,逐步得到了提拔重用,先后任哨长、连长、营长、团长、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1928年,日本侵略者在皇姑屯炸死东北军首领张作霖以后,他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真正地实现了从绿林好汉到爱国将领的转变。

  绿林出身的马占山有着勇往直前的大无畏气概,“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很快攻占了辽宁、吉林两省。马占山对日军的侵略行为愤愤不平,决心率部抵御日军的侵略。在黑龙江省的嫩江桥,马占山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

  战斗中,马占山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顾个人的安危,他曾致电国民政府:“占山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使失寸尺之地,沦于异族。惟有本我初衷,誓与周旋,始终坚持,绝不屈让。”在他的带领下,与日军展开了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殊死搏斗,折损日军兵力1000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就是著名的“嫩江桥战役”。

  马占山奋起抵抗日军的行为,激起了国人反抗日军的爱国热情,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人陶行知写了一首《敬赠马占山主席》诗:“神武将军天上来,浩然正气系兴衰;手抛日球归常轨,十二金牌召不回。”上海福昌烟草公司专门生产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并且在烟盒上号召“愿人人都学马将军”,一时间供不应求。   

马占山

  出乎意料投降日本

  马占山除了在战场上勇往直前,他还敢冒风险、忍辱负重。江桥抗战以后,马占山的兵力损失了三分之一,弹尽粮绝、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得不组织撤退,但马占山抗日的决心却没有动摇,他向国民政府呼吁:“东北若失,国将不国,才恳积极设法消洱党见,唤起民众,一致对外,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争地位,党国庶有豸呼!”可是在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主张下,马占山的呼吁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为了保存部队的实力,马占山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1932年,马占山宣布投降日本,随即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后兼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顿时国内一片哗然,各种讨伐声不绝于耳。然而,就在世人竞相谩骂的时候,马占山又做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举动: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驰骋于东北边陲的抗日疆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