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有什么战绩?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彭玉麟是一位才能很高的将领,那么彭玉麟有什么战绩?他最后是怎么死的?下面就由历史网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答。

  彭玉麟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 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庆,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

  同治七年(1868年),彭玉麟会同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次年春回籍。同治十一年(1872年),奉命巡阅沿江水师。彭玉麟上奏清廷,详酌长江水师事宜,认为将才宜慎选、积习宜力除、 军政宜实讲、体制宜复旧。并认为长江水师不宜兼习弓箭。 彭玉麟上奏清廷,为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申请开缺回籍养病。 10月7日,彭玉麟在养心殿东暖阁接受同治皇帝及两宫太后的召对。慈禧太后问及长江水师利弊、筹防江海等事宜,彭玉麟一一作答。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奉旨赴广东办理防务。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军进犯谅山,窥伺广西,率老将冯子材抗击法军。在镇南关、谅山一战,大获全胜,多次上疏主战,反对和议,疏中有“五可战,五不可和”之语。未几,和议已成,停战撤兵。

  光绪十六年(1890)3月,病逝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追赐太子太保衔,谥刚直,于衡州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彭玉麟是在清中后期一位将领,他竭尽所能的为清政府服务,而且还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主张抗击外敌,而不是一昧求和,只是苦于当时的国力,他也没有办法做出什么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