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祥是谁 清末年著名将领董福祥生平简介

  董福祥,字星五,清末著名的将领。董福祥生平可以用几次字来概括:率众反清、新疆平乱、护驾出逃、退隐西北。年轻时便有一身侠肝义胆,喜欢好练武不喜功名,结交绿林好汉。后来董福祥组织民众起义,而后投降清廷,最后为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甚至付出了性命,那么,知道董福祥是谁吗?一起来看清朝末年著名的将领董福祥生平简介。

董福祥是谁 清末年著名将领董福祥生平简介

  董福祥是谁?

  董福祥(1840年1月8日-1908年2月9日),字星五,甘肃环县(当时属宁夏固原)人,清末著名将领,官至太子少保、甘肃提督、随扈大臣,赐号阿尔杭阿巴图鲁。1864年,组织汉民民团反清,后在陕北被左宗棠部刘松山击败,投降清军,所部改编为董字三营,先后从刘松山、刘锦棠剿灭陕西、甘肃、西宁(今属青海)等处回民起义,升为提督。1875年,又随刘锦棠进兵新疆。

  以收复乌鲁木齐等地及平定南疆阿古柏骚乱有功,得左宗棠赏识。1890年,擢喀什噶尔提督。1895年,率部至甘肃消灭回民起义。后调甘肃提督。1897年,奉调防卫京师,所部编为荣禄所辖武卫后军。1900年,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清廷采取“招抚”策略。董福祥部士兵纷纷加入义和团,杀死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并参与围攻东交民巷使馆。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董福祥率军护卫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西逃。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过程中,外国侵略者要求处死董福祥,清廷不允,旋被解职,禁锢家中。1908年病死于甘肃金积堡。

  清末著名将领董福祥生平简介

  董福祥出身于西北黄土高原穷乡僻壤的固原毛居井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董世猷是当地哥老会会首,福祥从小没有很好读书,而常出没于帮会、赌场,并谈兵习武,广交江湖侠义之士。

  董福祥组织起义军反抗请廷

  同治初,西北回族人民掀起大规模反清斗争以后,董福祥利用父亲的社会关系,乘机自立山堂,发展“哥弟”,“收集逃亡”,组织汉民民团,“以保卫桑梓为已任”,对抗官军,支援回民军的斗争。同治三年(1864年)5月以后,陇东地区各股民团推举董福祥为团总,李双良、杜乃子为副,拥众数万人马,以安化(今甘肃庆阳)一带作为根据地。

董福祥是谁 清末年著名将领董福祥生平简介

  他提出“反清抗暴,保卫家乡,有饭同吃,有难同受,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的口号,与回民军达成协议,互相配合,共同与清军作战,成为陕甘交界地区一支势力强大的汉族反清武装集团。五年(1866年)10月,当张宗禹率领西捻军打进陕西以后,董军又与捻军联合作战,把大本营迁至靖边县镇靖堡,反清烈火燃遍陕北,队伍扩大到20万之众。

  董福祥投降清廷 讨伐回民起义军

  后来,董福祥部降清,不仅为湘军扫清了进攻宁灵的通道,而且使马化龙领导的回民抗清军失去了一支强有力的盟军,更为严重的是,骁勇善战,熟习地情的“董字三营”,反过来却成了对付回民军的强劲敌手。8月,刘松山以“董字三营”为向导和先锋部队,开始征讨宁夏的战役。

  先在灵州外围与陕西回军的战斗中,董部打仗十分卖力,并在进攻吴忠堡的战斗中,他与张俊都带伤坚持不下火线。这时,董军并未引起左宗棠的重视。而刘松山通过实际考察,已看到了董福祥的忠勇可靠,所以在后来攻打吴忠堡一带的战斗中,往往一改让董部担任“策应”、“跟应”为担当正面主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