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唐朝岑文本为什么力挺李恪他们之间的关系

  《贞观长歌》里面的岑文本令人为之动容,他的智慧,他的隐忍都让人感到震撼,尤其是后来十多年的苦心付诸东流的时候,不禁让人位置落泪,那么真实历史上的岑文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否像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的震撼人心呢?

搜狗截图16年11月13日1436_166.jpg

  电视剧中的岑文本

  众所周知,在贞观年间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正是这群人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才使得中国迎来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时期。相比起房玄龄、魏征、李靖这样耀眼的名字来说,岑文本的确显得不那么出名,在史书中的记载,他是一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但是他的文采是非常出众的,因此得到了李世民的重视,被安排在身边起草各种诏书,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因为直接在皇上身边所以很容易升职,是一个不错的好差事,岑文本自己也做的非常出色,因此之后连连升官。

  除了出色的文采之外,岑文本爱民的心思和高贵的品德更是成为了他的一大亮点,虽然当了大官,但是岑文本依旧生活朴素,对于自己的母亲也非常的孝顺,即使是那些混的不怎么样的老朋友岑文本也从来不曾亏待他们,一应礼数都非常周全。而且早在他还跟随萧铣的时候就为了避免伤亡劝告萧铣投降唐军,并且在唐军准备劫掠百姓的时候劝告唐军的主帅不要再让士兵们抢掠百姓,使得当地的老百姓免于一难。同时对于权贵,岑文本也从不阿谀奉承,即使是当时深受宠爱的魏王也敢于直言不讳,指责他挥霍无度。

  从岑文本的一生可以看出历史上的他虽然不像电视剧里面那么的多智聪慧,但是那份勤勉的工作态度和仁政爱民的心依旧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岑文本官高而忧

  岑文本是唐朝时期有名的大臣,他为人非常正直,处理事务都是兢兢业业的,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因此还有着一个岑文本官高而忧的故事流传后世,一般来说升官都是好事情,为什么岑文本官高了反而会忧愁呢,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搜狗截图16年11月13日1435_165.jpg

  岑文本的历史画像

  据说岑文本原来是萧铣手下的人,后来唐军平定江陵的时候他才转投了唐军,因为受到了李靖的提拔才逐渐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皇帝身边缺少一个中书侍郎,这个官虽然品级不高,但是负责写诏书,跟在皇上身边,所以是一个美差,当时有名的大儒后人颜师古对于这个位置就非常看重,希望能够被启用,但是唐太宗亲自提拔了岑文本来负责这个职位。

  岑文本干得一点都不比颜师古差,甚至在机变上面还要超过颜师古,所以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很快就被升到了中书令,当时很多人都竞相恭喜他,但是他一点都不开心反而有忧愁之色,他的母亲和奇怪就问他为什么反而忧虑了,岑文本说:“我没有什么功劳,也不是从龙之臣,现在只是靠着笔墨上的一些小功就位高权重,这是非常忌惮的。”当时还有朝臣来向他道贺,但是岑文本说:“如果是来吊唁的我接受了,如果是来道贺那就算了。”这么一番话似乎是看出了自己命不久矣。

  果然后来在唐太宗征讨辽东的时候,带着岑文本出征,在路上各种事情都要他来处理,再加上舟车劳顿,年过半百的岑文本最后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