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身边的共产党员:张克侠的潜伏人生

张克侠(1900年10月7日-1984年7月7日),原名张树棠,河北献县侯陵屯村人。1923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加入西北军。1927年赴苏联就读莫斯科中山大学。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8日,与何基沣率国民革命军部属举行贾汪起义,促成了淮海战役中碾庄战役的胜利。建国后曾任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是第四届人大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冯玉祥身边的共产党员:张克侠的潜伏人生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两军命运的大决战。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为何能以60万雄师吞掉国民党80万兵马?潜伏在国民党中枢机关的红色卧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位就是在国民党军队长期担任要职,并被蒋介石赐予佩剑的西北军名将张克侠。他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秘密红色特工,遵照党的指示长期潜伏、孤身作战,在淮海决战打响之际,与何基沣将军率部起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冯玉祥身边的共产党员
    1900年10月,张克侠出生于河北省献县,原名张树棠。1916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在张克侠上军校的时候,由于母亲双目失明,无人照料,经家庭包办,与通州农家姑娘李德璞结婚。李早年在北京护士学校读书、工作,并供二姐李德全读书。1924年,因前妻去世,冯玉祥将军与李德全喜结连理,张克侠和冯玉祥成为连襟。这为张克侠以后在西北军长期隐蔽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张克侠《在西北军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经历》,《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9辑,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1921年,张克侠考入北洋政府创办的保定军官学校,1923年以军事、操行全优毕业,去了冯玉祥部队(同去的有同学董振堂、边章五、何基沣等),在宋哲元的第二十五旅任见习军官。半年后,因为得了肺结核病,不断吐血,他不得不离开军队回家疗养。
    1924年秋天,经护士出身的李德璞精心料理,张克侠才从鬼门关重回人间。他大病初愈,面临命运的艰难抉择:一是和他刚刚结为连襟的冯玉祥将军再三劝他返回冯部,并许以要职。二是孙中山先生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广州成立了大本营,并向全国征聘军事人才。张克侠决定只身南下广州。为了防止遭到迫害,他把原名张树棠改为张克侠。通过北洋军阀的军警层层盘查,由上海乘船抵达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经李明灏介绍,见到军政部部长程潜,被任命为大本营军政部少校科员,后兼任陆军讲武学校(后改为黄埔分校)教官及队长。
    冯玉祥从苏联回国时,李德全还留在苏联,她从莫斯科寄来一封信给张克侠,热情称赞苏联的革命和建设,劝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春,张辗转到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这期间,他与共产党员左权、张存实(振亚)、李翔梧(相武)等关系密切。他甚至多次提出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申请。恰在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消息传到了莫斯科,斯大林一气之下断绝了与国民党的关系。像张克侠这样的国民党中级军官,自然被党组织拒之门外。
    1928年暑假,苏联党决定把国民党的学生以及非共产党学生分批送回中国。张克侠回国之前,党组织派人认真地和他谈了话,指出:他的入党问题在莫斯科暂时解决不了,回国后仍可申请,并郑重地告诉他:和他一同回国的张存实,会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希望他回国后继续争取。张存实原是冯玉祥派驻外蒙的代表,1926年在东方劳动大学秘密入党,回国后被分配到设在上海的中央军事部工作,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地下斗争。张克侠回国后,一度任第二集团军总部参谋,旋即调任张自忠的二十五师任少将参谋长。1929年5月,在冯、阎反蒋的中原大战之初,张克侠突然接到张存实的一封信,约他到上海会面。
    7月间,张克侠抵达上海滩,见到了接头人董健吾牧师,并于两天后见到了张存实。张存实和李翔梧(时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成为张克侠的入党介绍人,周恩来直接领导他。张克侠后来回忆:过了一段时间,组织正式通知我说:“中央已批准你为共产党员,是特别党员。你不要与地方党组织发生关系,不可暴露身份……”“西北军与我党曾多次良好地合作,并和蒋介石嫡系有深刻矛盾。五原誓师后,刘伯坚、刘志丹、宣侠父、安子文曾在那里担任过政治领导工作。这是一支可以团结改造的部队。你的任务是:一方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一方面积极培植革命的思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克侠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10期。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具有爱国之心的国民党将领激于义愤,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迫切要求抗日。1933年5月,张克侠从李连山来信中得悉冯玉祥与共产党合作,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便利用陆大放暑假的机会赶赴张家口,积极支持冯的爱国抗日行动。此后,张克侠又加入国民党军张自忠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密会陈毅,策反郝鹏举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命令第三十三集团军由湖北速开到信阳接受当地日军投降事宜。在路上,张克侠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新四军部队向东开去,便和同行的何基沣、尹心田、刘鸿书等人交谈,他表示,国共即将冲突,唯有与共产党合作,与国民党决裂,才是正大光明的道路。他认为,要实行这一打算,首先要联系上新四军,以便密切合作,不发生矛盾。他委托何基沣派人与新四军取得联系。
    其实,何基沣与张克侠一样,都是中共特别党员。但按照党的秘密工作原则和纪律,他们不发生横的联系,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党员身份。然而他们是老同学、老同事,可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又深知对方的人品,所以能敞开心扉交谈对时局的看法。
    到信阳不久,蒋介石命令第三十三集团军开往徐州集结。待赶到徐州,岂料日军受降工作已由中央嫡系第十九集团军办理完毕。“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时大家才如梦初醒,知道受了蒋介石的骗——蒋是让他们赶到华东来打内战。不久,蒋介石将第三十三集团军改为第三绥靖区,司令官冯治安,张克侠任副司令。蒋介石发布动员密令:一是将军队重新编组,二是作出了进攻解放区的部署。并将原来的汪伪军郝鹏举部划归第三绥靖区指挥。张克侠认为蒋介石这个密件很重要,于是让参谋抄了一份,准备送给陈毅。同时,张也看到蒋介石要把已改编和未改编的伪军全部解散的密令,并听说蒋介石反感郝鹏举(国民党新编第六路军中将总司令)。
    郝鹏举原在西北军,曾任冯玉祥的传令员,被送到苏联炮兵学校学习过,张克侠过去就与他认识。张任副司令官后,时常借视察防务和部队为由到他那里交谈。郝对蒋介石嫡系人员对他的敲诈勒索很不满意。张克侠有意把他的队伍安排在台儿庄,让他孤立在一翼,意图利用他和蒋的矛盾,使他在解放军的影响下走向起义。
    第三绥靖区司令部迁到贾汪后,一天,陈毅给张克侠写了一封信,并着重交代参谋长宋时轮和七师政委曾希圣物色可靠的送信人,务必要将此信送到张克侠手中,绝不能让第三者转交。最后选定了敌工干部柏寒,不仅因为他手里握有国民党新编第六路军的“谍报证”,还因为他富有敌军工作经验,曾四次秘密进入敌伪军盘踞的徐州,多次完成送信任务。
    张克侠提供的重要情况,很快汇报到陈毅这里。陈毅在接到柏寒的报告后,立即派津浦前线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和鲁南区党委城工部部长王少庸去与张克侠会面,以便听取他的意见。双方密谈了六七个小时。在这次谈话中,张克侠和何基沣向宋时轮提出:应利用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希望保存实力、不愿打内战的心理,由他们劝说按兵不动,与国民党淮海绥靖公署长官、第六路军总司令郝鹏举一起滞留于现有阵地,叫国民党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单独北进,以便让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陈大庆部。然后,力争冯治安、郝鹏举部向徐州退却,解放军则正好可以乘胜追击,形成对徐州的包围。
    根据中央关于争取西北军的多次电报指示,以及各方面汇报来的情况,陈毅经过深思熟虑,设计了一个大胆的军事政治斗争方案:除全力争取郝鹏举起义外,尽最大努力争取冯治安起义,歼灭临城之九十七军,截断津浦线,包围并相机夺取徐州、海州。
    为了争取冯治安起义,陈毅指派冯文华(冯玉祥的侄孙,很早参加革命工作)秘密去贾汪会见五十九军军长刘振三。此后,张克侠到台儿庄与郝鹏举作了一次开诚布公的长谈。张把蒋介石要将伪军解散的命令透露给他,又说蒋介石正试图将他置之死地,叫他早作打算。郝说:“蒋介石不把我当人看,只好另找出路。”张当即指出:“出路是有的,那就是起义投奔共产党,弃旧图新,这是唯一光明的出路。”郝小声说:“解放军已派人来联系过了。”又吞吞吐吐地说:“陈毅司令员要会晤我,时间就在今晚,这事情拿不定该如何办才好。”张立即指出:这是决定一生前途的关键时刻,一定要当机立断,决不可再迟疑。为了坚定他的决心,同时也为了趁此良机给解放军送去重要文件,张当即表示:“今晚一定去!我可以陪同一起去。”郝同意了。
    当天晚上,在国共两军控制线的中间地带——山东峄县的高皇庙,陈毅和张克侠见了面。对这次会见,张克侠回忆道:“这是1945年冬季的一个阴历月底,天色墨黑,郝鹏举和我带着他的几十名骑兵,以查哨为名,一同乘马越出了警戒线……我的马陷入沟内跌了一跤。这时,有人接应我们进入北面的房子里休息,屋内只有几个小凳,我在靠西头的墙角坐下,郝紧挨我坐。不一会,陈毅同志和七八位参谋人员走进屋里。我们虽是初次见面,但感到十分亲切。陈毅同志精力充沛,热情洋溢。屋内放着一个炭火盆,我们仍感很冷。但是,陈毅同志敞开衣领口,不时地擦汗,显然是匆忙赶来的。陈毅同志讲了当前形势和新四军的政策,欢迎蒋军官兵到解放区来,并指出,到解放区后一切由解放区供给。愿留者,则安之;不愿留,仍可回去。我也在一旁劝郝说,停战令即下,蒋介石就要收拾异己了,你不起义,蒋也要遣散你。还犹豫什么?只有这一条路了,希望郝即刻表明态度。陈毅同志频频点头称是。郝仍彷徨不定,态度模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