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

王昌龄-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昌龄-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首传送千古的《芙蓉楼送辛渐》,不仅使镇江芙蓉楼名扬天下,更表达了作者王昌龄于苍茫烟雨中送别友人的深情厚谊。

王昌龄-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

芙蓉楼送辛渐图

《芙蓉楼送辛渐》被收录于《全唐诗》中。相传,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元年,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正是仕途潦倒,官运不济之时。彼时的江南,山色空蒙,细雨如丝,于烟波浩渺的江水之畔送别故友,对作者来说,自有一番别样的心境。

辛渐是王昌龄的一位故交诗友,远道而来探视落魄的王昌龄,其诚挚之谊,自不必说。古人云“穷在闹市无近邻,富在深山有远亲”,世态炎凉,自古如此,因而雪中送炭之情,远比锦上添花可贵,作者岂有不知之理。然而好友相聚,自由曲终人散的一天,于是,便有了长江之畔的依依惜别,再经作者的笔触渲染,遂成就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佳作。

此刻正值初春,寒雨连江,楚山孤立,友人离开之后,王昌龄便又得继续孤单寂寥的生活,可是读者依然不难从诗作中发现作者开朗博大的胸怀与坚韧不拔的心性,这从临别之时作者对友人的嘱咐中便可轻易窥见。“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玉壶自比,充分展现出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的心胸,因而这一结句,无疑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王昌龄生平

盛唐着名的爱国诗人王昌龄,一生浮沉官场,郁郁不得志,终于安史之乱中与世长辞。他一生清廉自守,光明磊落,虽于政治领域没多大建树,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他有生之年,创作了大量反映边关将士保家卫国、思念故乡的边塞诗作,其中尤以七绝见长,因而王昌龄在唐代诗坛上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生前所创作的伟大诗篇,也广为流传,为后人所铭记。

王昌龄-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

王昌龄画像

少年时期的王昌龄家境贫寒,是一位苦读考上进士的寒门学子,在潜规则横行的中国封建社会,朝中无人的王昌龄,其仕途之坎坷,可想而知。直到而立之年,王昌龄才得以跻身官场。初时只得出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中凭借其出众的才学升任博学宏辞,之后又辗转改任汜水县尉,然而很快因事遭到帝王贬斥,于是不得已迁任江宁丞,度过了一段孤独寂寥的岁月。

在这期间,王昌龄从未改变其光明磊落的品格操守与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除了饱览江南的风景名胜之外,还十分热衷于诗词创作。据史书记载,王昌龄与盛唐时代数之不尽的诗坛名家都私交甚好,其中,与李白、孟浩然、岑参等大诗人的来往尤其频繁。岑参曾手书《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一诗,赠与王昌龄,以表达二人深厚的友情,一度被传为佳话。王昌龄的诗文笔细腻生动,意境大气悠远,既有以壮写悲的边塞之作,又有哀婉幽怨的深宫寄语,可以说在盛唐的历史上,他是一位别具的家国情怀的诗人。

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王昌龄是我国唐朝时期最为着名的一位诗人,在王昌龄的一生当中,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那么,王昌龄最擅长的是哪种文体呢?

王昌龄-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

王昌龄石像照

在我国的《全唐诗》当中,给予了王昌龄极高的评价。我们都知道,李白可以说在我国唐宋时期的诗人当中,成就绝对是最高的一位诗人,被后人赞誉为“诗仙”。而在《全唐诗》当中,将王昌龄与李白并列,王昌龄被冠以“七绝圣手”的称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王昌龄最擅长的文体便是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27989.html

以上是关于王昌龄-王昌龄作品芙蓉楼送辛渐解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