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以前为什么属于四川 明朝人口迁移全过程

目录导航:

  1. 遵义以前为什么属于四川
  2. 明朝人口迁移全过程
  3. 沐英后代为什么叫沐王府
遵义以前为什么属于四川

遵义在古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属于四川管辖的。

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遵义属四川行省。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遵义改属贵州都司。

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遵义复改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役”后,取消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分别隶属四川、贵州两省。

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改置遵义军民府,并徙治宣慰司西白田坝。

清朝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今遵义市大部分地域属于这两府,还有部分地域属于石阡府、思南府。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遵义府由四川省划归贵州省管辖。

至民国初年,废除“府”的建制,遵义府隶属黔中道。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黔北十余县为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遵义解放,“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遵义专区,后称遵义地区,为省政府派出机构,并以原遵义县城区为基础新建遵义市。

遵义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貌类型复杂。海拔高度一般在800-1300米,在全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遵义市平坝及河谷盆地面积占6.57%,丘陵占28.35%,山地占65.08%。大娄山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横亘其间,成为天然屏障,是市内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在地貌上明显地把遵义市划分为两大片:山南是贵州高原的主体之一,以低中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一般耕地比较集中连片,土地利用率较高,是粮食、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地。

明朝人口迁移全过程

明朝建立时,经过数十年的战乱,国内很多地区人口凋零,生产力低下,经济衰败。为了快速恢复国家的经济和生产力以及戍边的需要,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首先是将山西一代的人口迁至河北,安徽,山东一代,以恢复当地的生产,走之前先到洪洞县一代集中,这也就有了洪洞大槐树寻根的故事。同时为了巩固西南边疆的稳定,由大将军沐英从南京招募十万军民前往云贵一代戍边屯垦,他们的后代都留在了云贵一代,形成了与当地不相同的屯堡文化,他们也被称为屯堡人。也就有了寻根南京柳树湾的故事。而且朱元璋为了打击江南一代大户豪强,将其迁至苏北,山东,甘肃,青海,贵州一代,使这些豪强富户无法左右国家经济。最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占南京后,在南京登基后,为了使自己的地住稳固正统,将原建文帝手下的大臣及家属数万人发配至辽东一代。同时营建北京城后,征发南京城内士农工商及军民官员十万人与其一同迁至北京城。

这就是明朝初年人口迁的主要事件。

明朝初年朱元璋强迁苏、松、嘉、湖地区的富户于其龙兴之地濠州和龙居之地南京,以及明军攻克大都后,为加强该地的军事实力,将山西或山后地区大量的民户迁徙至居庸关以南和北平地区。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尽快使新迁之都北平繁荣起来,又将江南地区大量的富户和工商业者强行迁至北平。明朝初年,以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为宗旨的经济移民活动,则以山西的大槐树移民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计划性也最强。

这种移民活动,从洪武二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永乐末年,规模较大的移民活动前后共计十八次之多,移民总人口超过百万人,迁民地区涉及今天的十八个省市的五百余县市。

沐英后代为什么叫沐王府

主人和地点的不同。

沐王府是明朝著名将领沐英及其后代在云南的官邸。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明朝收复云南后朱元璋命沐英及其后代永镇云南,沐王府就是他们家族的府邸,沐王府位于昆明。

木府是明朝册封的管辖云南丽江地区的木氏土司的府邸,算起来沐家是木氏土司的上司。木府位于丽江市丽江古城内。

①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六月十日,年仅四十八岁的沐英卒,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遂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业(别墅)。

②明代世袭黔国公,黔国公府位于如今的胜利堂,而翠湖柳营又为沐家"别业"。

③因沐氏在滇久,威权日盛,尊重拟亲王;故百姓称黔国公府为沐王府。

沐英后代们都没有在生前获得藩王的封爵,而是黔国公,按照规矩来说,他们居住的府邸,是叫“黔国公府”,不能叫做“沐王府”。只是,由于沐家在云南经营了200多年,势力雄厚,影响力足以与藩王相提并论,因此云南当地的老百姓将他们尊称为“沐王”,将他们居住的府邸尊称为“沐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