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兴衰各自出现了什么现象 东汉初期历史大事

目录导航:

  1. 东汉的兴衰各自出现了什么现象
  2. 东汉时期的名人举世闻名的成就
  3. 西汉和东汉的起止时间
  4. 晋朝的十大历史事件
  5. 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及著作
东汉的兴衰各自出现了什么现象

我觉得主要兴盛的一方面就是东汉延续下来了,西汉另外在当时的各个方面也是有成就的,比如说一些科技方面,另外,在一些具体的方面也是有进步,衰落的方面就是他没有根本的改变西汉时期的一些问题,所以说最后他也会衰落,也会走向灭亡,这个是一个根本的原因。

一切事物的成功与失败都离不开三个因素,那便是天时、地利、人和。东汉王朝一样也被这三个因素影响着从建立走向了衰亡。因此,从东汉兴亡历史得到如下启示:

1、东汉建立的天时

刘秀推翻王莽新朝的时代是一个盗贼起义多发、地方诸侯割据、推崇恢复汉室的时代。刘秀作为当时的地方豪强同时具有汉室血统背景,顺应时代加入到了反抗新朝的势力当中,最终登上了一统天下的王座。

相比由刘秀建立起来的东汉王朝,由于内部矛盾依然存在,东汉建立初年兵长群盗依然接连反叛,军队一到,盗贼便解散,军队离开,盗贼又聚拢在一起。

针对这种情况汉,光武帝派遣使者巡行郡国,听任群盗纠察揭发,只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优劣,唯独包庇隐藏盗贼的人才判罪。另一方面光武帝对于官吏的督责十分严苛。从此,地方官吏竞争追捕盗贼,盗贼很快就全部解散了。

对比到当今社会企业当中,企业的管控也是同样,汉光武帝告诉企业管理者是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的。要保证人员信息传递间避免出现欺瞒的现象。

其次是通过制度和专员对人员和制度的落实进行督责监察。最后管理者应制定好完善的方案应对各种发生的情况。这样一步步将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使危险不再发生。

东汉时期的名人举世闻名的成就

1.农业技术得到较大进步,牛耕技术在东汉已普遍采用。

2.105年,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

3.制陶业得到了发展,以前贵族才能用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4.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 5,东汉未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6.东汉未年名医华陀做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东汉在文化、科技、军事、医学、佛教等方面成就突出,文化上郑玄将经学推向高峰并开创郑学,科技上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军事上迫使北匈奴西迁,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佛教在此期间经白马寺传入中国。

蔡伦、张衡都是东汉时期闻名世界的人物,蔡伦改进造纸术,将纸张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文化和生产知识的传播和交流,造纸术也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领先了西方1500多年。张衡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家、发明家,先后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汉和东汉的起止时间

东汉和西汉的划分是根据建国时间来划分的。西汉是公元8年灭亡,而东汉是于25年才真正建立,这中间相隔了十几年,先后产生了王莽的新朝政权、刘玄的更始政权以及刘盆子的建始政权。

东汉和西汉在时间上其实并不相接,西汉属在公元8年就灭亡了,而东汉是在公元25年才建立。中间隔了王莽的新朝政权、绿林军的刘玄更始政权以及赤眉军的刘盆子建世政权。

西汉建国于公元前202年,于公元8年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为前汉。而东汉建国于25年,在220年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

“西汉”起止时间是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年,“东汉”起止时间是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

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在“昭宣中兴”时达到极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

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万国来朝。汉朝时期,民族融合空前发展,对外交流频繁,国力和经济较为强盛。

且文化的统一,为中华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朝共历400多年。220年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结束

东汉始于公元25年,止于公元220年。

东汉是继西汉之后的又一个大统一王朝,从客观上来看,东汉其实是在西汉已经完全灭亡的情况下,由刘秀等人重新打下的江山。只不过因为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而且他也曾打着“复兴汉朝”的旗号笼络人心,所以国号仍旧为“汉”,因其国都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的东面,所以被后世称为“东汉”。

东汉从公元25年刘秀称帝到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在195年的时间,一共经历了

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存在的历史王朝西汉,是中国历史朝代,历十二帝,享国210年,史书称为前汉,先汉,大汉,是个存在时间不长的王朝。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继西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195年,又称后汉,与西汉统称汉朝,这个朝代在历史上自刘邦建立到东,西两汉灭亡,历经四百余年,还是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

晋朝的十大历史事件

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

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晋朝历史事件

司马炎篡魏

自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始,司马氏掌握魏的大权,至司马炎手篡魏的机会成熟,司马炎篡魏,吞并吴、蜀而有天下,国号晋,是为晋武帝,传至愍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西陵之战

西陵之战,讲公元272年,吴国西陵守将步阐降晋,遭到吴军沉重打击。吴大将陆抗军攻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杀叛将步阐的作战。

秃发树机能扰凉州(鲜卑)

秃发鲜卑族首领。“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匹孤的四世孙,他在祖父寿阗死后接替大首领位置。率部反抗西晋王朝,先后大破晋的封疆大吏胡烈、苏愉、牵弘、杨欣,攻陷凉州,威震天下,晋武帝惊呼:“虽复吴蜀之寇,未尝至此。”咸宁三年十二月,秃发树机能为晋将马隆所败,旋即为叛徒所杀。

晋灭吴之战

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

八王之乱

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东汉时期的著名人物及著作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

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政论文中名篇佳作叠现,其中包括:贾谊的《过秦论》、《论治安策》,晁错的《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

东汉时期医学家张仲景箸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及处理方法,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张仲景,东汉人,箸名医学家,河南南郡人,他去世后,<<伤寒杂病论>>失去了主人的保护,那时还没有纸的印刷,所以只以手抄本的方式留传民间,到了晋朝时期,多亏一个太史令发现了这本断断续续的书,并全力收集,不但整理出这本书,而且留下了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

邓禹、耿弇、梁统、窦融、马援等等。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去世,谥号元侯。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将军,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称为“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后于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诬陷,死后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

1、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等。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与其弟班超一同撰写《汉书》,后班超投笔从戎,班固继续撰写,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代表作品有《汉书》、《白虎通义》、《两都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