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壶中天慢/念奴娇曾觌》 五代天籁改款时间表

目录导航:

  1. 详解《壶中天慢/念奴娇曾觌》
  2. 咸丰帝七言诗全集
  3. 形容歌曲流传很广悦耳动听的那个成语叫什么
详解《壶中天慢/念奴娇曾觌》

曾纯甫①中秋应制,作《壶中天慢》②词,自注云:“是夜,西兴③亦闻天乐。”

谓宫中乐声闻于隔岸也。

毛子晋④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

近冯梦华⑤复辨其诬。不解“天乐”两字文义,殊笑人也。注解:①曾纯甫,曾觌(1109—1180),字纯甫,南宋词人。②曾觌《壶中天慢》 此进御月词也。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

赐金束带、紫番罗、水晶碗。上亦赐宝盏。至一更五点回宫。

是夜,西兴亦闻天乐焉。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

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

玉手瑶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

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阙。

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

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③西兴,渡口名。在今浙江省萧山市西北。本名固陵,相传春秋时范蠡于此筑城,六朝时为西陵城,五代吴越改名“西兴”。苏轼《望海楼晚景》诗之三中云:“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④毛子晋,毛晋(1599—1659),字子晋,明万历间常熟人。喜藏书,当时有谚语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其收藏之盛可以想见。毛晋的藏书阁号为汲古阁,他所刻印的名目繁多、卷帙浩繁的古今书籍,版心每印有“汲古阁”的字样,名重一时。毛晋是历来私家刻书最多、影响最大的藏书家。

⑤冯梦华,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庵,近代词论家。词牌解:《壶中天慢》,即《念奴娇》。今译:曾觌中秋应制词《壶中天慢》的自序说:今天夜里西兴也听到了天乐。这句话是说宫中的音乐声在隔岸也能听到。

毛晋以为是“天神亦不以人废言”。

近人冯煦也指出了他的错误,毛晋不了解“天乐”二字文义,实在是可笑。赏析:曾觌所谓“天乐”乃指当夜宫中所奏乐声。毛晋所谓“天神亦不以人废言”,意指曾觌乃一代权相,恃宠恣肆,天神不恶其人,反因其词而降天乐,毛晋误以“天乐”为天籁之声,遂有此说。

咸丰帝七言诗全集

古刹语风铃,缓度丁丁。有声一段画中情。

自是村居真乐趣,低小茅亭。山鸟自呼名,韶景堪凭。

晴云千朵丽空明。记得往日烦策马,路近春城。

[赏析]

《浪淘沙》这一词牌,常见者有三种体格。第一种是七言绝句体,唐刘禹锡等有作; 第二种是双调,始流行于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便是; 第三种是长调慢曲,分三段,有一百三十多字,宋代周邦彦曾依曲拍填写过。奕詝此作属于第二种,五十四字,分上、下两片。

原作词牌后又有题注为“赋郊外即景”,然而上片首先着笔的并不是写景,而是拟声: “古刹语风铃,缓度丁丁。”微风习习,隐隐约约送来了铃声丁丁。其声本属天籁,但倒也像人语。“语风铃”是个倒装,应是 “风铃语”。“度”前着一 “缓”字,形容铃声悠悠,不紧不慢。闻此声,自然令人清心寡欲,忘了是非争斗,甚至能无形中使人慢慢浸入无我之境。声音;往往最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作者这一传神之笔,确实产生了这种理想的审美效果。循声望去,远处山间林中,精舍塔影,参差可见。古刹远钟,风铃丁丁,作者由声而景,创作了 “一段有声画”。这样清静的所在,岂不令人向往! “自是村居真乐趣,低小茅亭。”作者由古刹远韵而村居别趣,似乎形成了两幅构图。其实不然。古刹远钟既是 “有声画”,也便是虚写,是为了创造一种氛围,作为村居茅亭的背景烘托,村居茅亭方为实写。感觉中的两幅构图,一虚一实,在唯一主题的意境中统一了起来。词中的唯一主题体现在作者对安居乐业、古朴纯真理想世界的追求。而且这一追求从他的文学创作来看是始终一贯的。其重九登高诗中就曾描绘过 “处处茅檐真乐意”的 “豳风图画”!

一旦明白了作者的人生追求方向,我们也就能看出其词之下片所写并非游离于主题之外的闲笔。“山鸟自呼名,韶景堪凭。晴云千朵丽空明。”尽管写了山鸟,但山鸟的不为物扰、悠然自安,正是作者所思慕钦羡的。所以他觉得这般美丽的景致值得欣赏,可为精神之寄托。这儿的一切都是纯然洁净,哪怕抬头可见“晴云千朵”也不是隐奥莫测,而是美丽,空灵,透明,朗然无邪。作者的 “郊外即景”,并不是偶然信步而得,对这一充满 “真乐趣”的 “豳风图画”,他并不陌生。他记得天地间的这块古朴清静就在城外近郊,往时春日总频频策马,远道访临。“记得往日烦策马,路近春城”,句中着一“烦”,真乃点睛之笔。笔端似乎立刻幻化出了一幕幕词人往日不厌其“烦”、鞭马而过的慢镜头,又一下近推出旧地重游、回思无穷又若有怅失的近景特写。正是这一笔,使词中所写之景与作者流露之情得到了自然的溶合,让作者的精神归宿于此得到了集中的形象性的再现。词之最末二句,以自言自语的方式,至为真切地抒写了作者对他所追慕的那一理想境界的留恋忘返之情。

奕詝词作仅有两首,除《如梦令·咏晚晴放舟》外,便是这首双调《浪淘沙》,词虽标为即景之作,但景中有情,作者颇为深情地将他的为政理想喻托于他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对于咸丰皇帝,倘要知人论世,这首词不能不读,何况,无论是就其思想内容而言,还是就其艺术成就而言,都不愧为上乘之作。

形容歌曲流传很广悦耳动听的那个成语叫什么

宛转悠扬、天籁之音、娓娓动听、 悦耳动听、 清脆悦耳 、声动梁尘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宛转悠扬,天籁之音,娓娓动听,悦耳动听,清脆悦耳,余音绕梁,绕梁三日,声动梁尘,耳熟能详,脍炙人口,世代相传,娓娓动听,余音袅袅,荡气回肠,美妙动听,其乐无穷,乐在其中,身临其境,珠圆玉润,丝竹管弦,游鱼出听,郑卫之曲,甘酒嗜音,顾曲周即,钟鼓之音。

脍炙人口

【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十:“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

【近义词】喜闻乐见、爱不释手、交口称誉

【反义词】平淡无味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天籁之音,字面意思是天上传来的声音,形容声音十分悦耳动听,仿佛来自天堂。一首好听的歌曲,首先要有好的词曲,另外就要求歌唱者能把词曲的意境通过动听的嗓子唱出来,如歌曲巜天边》,优美的旋律,含蓄深沉的歌词,通过蒙古族小伙子天籁的声音,深情演绎,使这首歌很快在中国大地上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