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稷还是谡 蜀汉最怕诸葛亮的人物

目录导航:

  1. 挥泪斩马稷还是谡
  2. 三国时期剑门关是谁镇守
  3. 三国志克制诸葛亮赵云的武将
挥泪斩马稷还是谡

诸葛亮斩的那个人是叫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答,正确答案是“挥泪斩马谡”,正确写法是“谡”。

马谡,字幼常,荆州人士。诸葛亮平定荆州之后,有人向诸葛亮推荐马家的兄弟,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指的是马谡的四哥,马良,马季常。

马良和五弟马谡归顺刘备后,马良是刘备的军师,马谡跟随诸葛亮,做为参军,也就是随军参谋的职务。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之才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但诸葛亮一直认为马谡跟随自己学习了很久,一直很有才华,所以才派马谡去镇守街亭。

结果马谡我行我素,导致失败,诸葛亮非常自责,非但依照军令杀了马谡,还自己罚了自己。

马谡本来是诸葛亮既定的接班人的角色,却没能胜任,直到姜维的出现,才真正有年轻人继承了诸葛亮的衣钵。

三国时期剑门关是谁镇守

在中国古代曾有“北有山海关,南有剑门关”的说法,剑门关也有“天下雄关”、“天下第一关”等美誉。剑门关在三国时期叫剑阁关,唐朝时才改称剑门关。关楼可以说是剑门关的标志性景点,经历了多次重建。最近的记录: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拆毁,1992年在关口东侧重修了关楼,2006年被大火烧毁,512地震后,震成了危楼,得益于灾后恢复重建计划,于2009年重建。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崭露头角,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蜀汉景耀七年(公元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志存光复,假意投降,与钟会反叛,事败被杀。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其著名诗篇《蜀道难》中,对剑门关的描写。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的剑阁县,是古代从北方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之路,以其险要著称于世。

剑门关始设于三国的诸葛亮,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剑门关的关楼虽然履毁履建,但在历史上上百次的战争中,发生过无数次的刀光剑影,但剑门关从来没有被正面攻破过,所以有“蜀北屏障”之称。

发生在剑门关的历次战役,最为人所知的就是三国时期(公元263年)蜀国大将姜维镇守剑门关,以3万之师拒魏国大将钟会的13万军马于关外长达3月之久。后因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甘肃陇南一带),绕崎岖小路偷袭成功,蜀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让镇守剑门关的姜维大军失去后援,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是姜维。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魏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遇刺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三国志克制诸葛亮赵云的武将

三国志中吕布克制诸葛亮和赵云,因为吕布天生是攻击型的英雄,一杆方天画戟天下无敌,所以克制诸葛亮和赵云

没有明确的克制诸葛亮和赵云的武将。

1,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谋略家和政治家,擅长计谋和智谋,难以被直接克制。

2,赵云是蜀国的著名将领,武力出众,勇猛无比,普通的武将难以匹敌他。

延伸内容:虽然没有明确的克制,但在三国时期,曾有一些武将成功与诸葛亮和赵云抗衡或制衡。

例如,魏国的司马懿是一位出色的谋略家,能够与诸葛亮在智谋上一较高下;关羽是蜀国的另一位将领,与赵云一样武力强大,经常并肩作战。

然而,三国时期的武将实力相对平衡,没有绝对的克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