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之战(伤亡5000,没夺下小小涟水,王必成险被撤职,粟裕力保)

解放战争初期,华中野战军6师在粟裕的领导下,参与苏中作战。在七次作战中,6师连续五次参战,场场告捷,取得歼敌上万的战果。

可就是这支有着“虎师”风范的部队,却在涟水之战中败给了蒋军整编74师。

整编74师,说是“师”的级别,下辖3个旅的编制,实际上足有3万人之多,相当于一个军的实力。抗战中,该师战雪峰、守常德,与日军交手多次,号称蒋军中的“御林军”在蒋军中担任兵团司令的李延年,是这么形容74师的:“倘若有10个74师,那必然百战无败绩。”王耀武则表示:“我军之中的能战之师,唯有74师。”

马歇尔检阅74师。

1946年夏,蒋氏调集40余万兵力,对我苏皖解放区实施猛烈进攻。在苏北方向,蒋军以其主力之一的整编11、69师,分别自宿迁向新安、沭阳一带进攻。而整编74师与28师则由淮阳向涟水进犯。整编25、65、83师则从东台向阜宁、盐城进逼。另有33军外加整编26、51师自山东南部向临沂等地进攻,此为四路分兵。

面对敌人的重压,我军指战员迅速做出部署:以山东野战军主力以核心,集中将宿迁一路的蒋军消灭,而其余三路的蒋军则分别交给华中野战军、山东军区其余各部牵制。

王必成与6师,在涟水一共防御了两次。第一次涟水保卫战,6师在友军部队的支援下与74师连战12天,虽然伤亡不小,但终究逼退了来势汹汹的蒋军。而张灵甫呢?则把一战涟水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涟水城里的一座高塔。

之所以要把“锅”推到这个高塔身上,是因为张灵甫觉得,我军在这座高塔上设置的火力点连连击退74师的多轮冲锋,导致其在一战涟水中付出了数千人伤亡的代价。因此,他还暗暗发誓,在二战涟水中,一定要用上千发炮弹,将这座高塔彻底化为平地。

要知道,74师可是蒋军中成建制装备美械的“王牌”连“王牌”都觉得难啃的“骨头”,那攻坚难度可想而知。

1946年苏中战役局势图。

10月末败于涟水后,12月初,74师又与28师一道卷土重来。在二次涟水保卫战中,6纵原先是出于预备待命状态。当位于涟水城西部--阵地的友军伤亡惨重时,担任华中野战军政委、6师师长兼政委的谭震林,才将6师部署至涟水南面,防御蒋军进攻。

谁知,6师在强行军70余里,抵达战区后发现,74师早已占领了西城区。随即,双方再度爆发激烈的巷战。6师多次发起冲锋,均被蒋军的优势火力打了回去。最终,在折损了5000余官兵后,“王老虎”只能含恨下达了撤退令。

伤亡5000余人,却始终没能夺回小小的涟水城。这在王必成的军事生涯中还是头一遭。二战涟水失利后,华中野战军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要将王必成“撤职查办”可粟裕深知王必成的个性,将撤职的意见驳回,保住了王必成。

仗没打好,又付出如此巨大的伤亡,不仅6师官兵来气,王必成的心中更是窝了一肚子火。后来,他在见到粟裕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打74师,请别忘记了6师。”

粟裕回了一句:“要是再与张灵甫交手,一定少不了你们6师。”

这样一来一回,算是有了交代。后来在孟良崮之战中,粟裕果真让王必成的6师杀到最前面“戴罪立功”,让王必成出了一口恶气。

涟水保卫战烈士纪念碑。

叶飞将军曾经对涟水保卫战有过如下回忆:“我们在涟水的失利,其实不完全是王必成的问题。当时6师奉命坚守涟水,而主力则负责牵制进犯之敌,实在让人难以捉摸。而且要在广阔的平原上死守,面对空、地、炮方面占尽优势的敌军,吃亏的必然是我们。如此看来,想要击中兵力打歼灭的战略原则,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1947年初,叶飞、王必成二人在鲁南重逢。两位老战友仅仅寒暄了几句便匆匆别,叶飞明显感觉到,王必成情绪压抑。后来的莱芜战役,“王老虎”重新证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