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迁都重庆计划

蒋介石-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迁都重庆计划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蒋介石-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迁都重庆计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迁都重庆计划


八十年前的1937年11月中,在蒋介石日记中,“迁都”成了关键词,几乎天天见于日记的“预定”栏和“注意”栏之中,如下所列:
11月14日 预定:一、迁都决议与日期;二、迁都理由。
11月15日 预定:一、决定迁都日期。
11月16日 预定:……五、电重庆准备政府地址。
11月18日 注意:……二、发表迁都日期。
11月20日 注意:一、迁都命令发表后之敌态如何。
本日,发表国府迁渝命令……实为内政外交转移之一关键。
当时,上海失陷,民国首都南京面临巨大威胁,为坚持“持久抗战方针”,蒋介石于11月13日决定将首都迁移至重庆。
迁往重庆,不仅使日本占领中国首都,迫使中国投降的企图落空,还能保证国家中枢机构的完整与抗战指挥机构的正常运作。国民政府有过迁都的经验。1932年1月,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为免受日军威胁,曾一度迁都洛阳。蒋介石在准备对日作战的过程中,也注意战略后方的选择。1935年,中央军进入四川后,他到四川视察,为那里的物产丰饶,人口众多所吸引,确定要将四川为大后方,并做了不少的建设工作。
11月13日,确定迁都重庆后,国府迁渝工作循序紧张地展开。蒋介石14日写下迁都理由为:
甲、为长期抵抗之计;乙、不受敌军威胁以打破敌人城下之盟之妄念。
11月15日,作为国家最高决策机关的国防最高会议常务会议决定:“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迁重庆。”16日,国民政府各机关除其最高长官留南京主持工作外,其余均自是日起离南京,转武汉赴重庆。
11月19日,蒋介石为国民政府迁渝,草拟致党政机关及各将领电稿。下午他出席国防最高会议,发表《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强调“持久抗战”为唯一方针,并列举三点抗战必胜要点:一、将四川建设为后方根据地,敌若来犯至少三年,如此长久用兵定要失败。二、国民政府不灭,在国际上就一定站得住,而敌失掉人心必将失败。三、凭着坚强的民族意识和抗敌精神,再多日本也不能亡我。
11月20日,《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由中央电台广播,正式揭开了国府迁渝之序幕。
与此同时,首都南京正面对日军兵临城下之威胁,日军沿沪宁线北上,来势汹汹。该如何布局应对?是坚守还是撤退?蒋介石在11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对“南京固守与放弃问题,踌躇再四”。
尽管已做好迁都准备,但毕竟是国民政府首都,是孙中山陵寝所在地,如若不战而弃,则难以向国人交代,也有损国际形象。但南京的地形,易攻难守,且国军新败,如果再死守南京,兵力不足,难免重蹈上海的覆辙。南京的弃与守,确实让蒋煞费心神。蒋在11月26日的日记中写道:
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无以为怀矣。
11月14日,蒋召集军事会议,讨论南京防守问题。何应钦、唐生智、白崇禧、徐永昌等出席。会上,训练总督唐生智自告奋勇愿负责担任防守责任,蒋嘉其志,遂将保卫南京任务交付于唐。11月24日,唐生智正式兼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有学者认为,蒋对南京守卫的方针是“明防暗撤”,并未投入全力)。
方针既定,此后几日,蒋对南京防守情况多有关注。
11月15日,蒋观察到“敌人进攻延缓,并不积极”,产生“其不进攻首都乎?”的怀疑。
16日,蒋写道,“战车与枪弹多留存南京”。
20日,蒋预定要“建立首 都 阵 地 ”、“ 南 京 别 动队”、“坚强阵地”等。事实证明,当时蒋介石时刻关注敌之来犯动态,对南京防守并不曾松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21/548006.html

以上是关于蒋介石-陈红民:从蒋介石日记看迁都重庆计划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