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妻子? 周文王姓氏?

周文王妻子?

周文王正妻:太姒

太姒(生卒时间不可考),姒姓,出生在夏朝国王禹之后代有莘氏(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东王乡莘里村)部落,另一说出生自杞国、缯国。商朝西歧诸侯西伯侯,后被谥为周文王昌之正妃,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发之母

周文王姓氏?

姬姓

周文王姬昌(约前1152年—约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陕西省岐山县)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武王之父。又称周侯、西伯、姬伯,周原甲骨文作周方伯。原为商朝的诸侯,封西伯。能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等人皆先后投奔。商纣暴虐,他知而叹惜,被囚于里(今河南汤阴北)。经闳夭等人赂纣得释,献洛西之地,请纣废炮烙之刑。归周后,评断虞(今山西平陆北)、芮(今山西芮城)两国争讼,得诸侯拥护,于是伐犬戎、密须(今甘肃灵台西),灭崇国(今陕西户县东),建立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河西),并迁都于此,进而伐国(今河南焦作西),灭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诸侯归者日众,《论语泰伯》称其“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即位的第四十四年,文王受命、称王、改元。周文王五十年(约前1056年),驾崩,享寿九十七岁,葬于毕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陕西岐山县凤凰山南麓)。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自称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周文王部下?

除了姜子牙,除了姬姓子弟,周文王作为西周开国的重要君主,其身边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名臣,这些名臣水平不亚于姜子牙,只是各有所长而已。

1、南宫适

南宫适,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南宫适拆掉纣王所建的鹿台,打开纣王的粮仓,赈济贫弱萌隶,在群众中口碑极好。当然,可以成为周文王身边的重要臣子,南宫适绝不是《封神榜》中那般庸碌,在真正的西周开国史中,周文王开疆拓土,南宫适是功不可没的,其中邗国和黎国,都是南宫适征服的。

2、伯夷、叔齐

伯夷,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孤竹君将叔齐立为国君,结果叔齐又将君位让给了伯夷。哪知道伯夷竟然也不想当国君,逃到山里去了。而叔齐也跟伯夷一起跑掉了。后来,两兄弟听说周文王是个贤人,就跑去投奔,成为周文王身边的谏臣。不过,这两位提了什么意见,并不出名。从历史传说中看来,伯夷、叔齐绝对是属于西周的主和派,与姜子牙等主战派不属于同派系,后来周武王讨伐殷商,两兄弟还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最后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3、太颠

太颠,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大臣。因慕文王“善养老”而归向,在武王伐纣时,他与散宜生、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如此看来,太颠似乎还懂得舞枪弄棒。

4、闳夭

闳夭,《史记.殷本纪》:“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他与散宜生、太颠等共同辅佐周文王,西伯被纣囚禁里,闳夭可以与主导设计,以敬献美女宝物,营救西伯脱险,可见得在文王时期,闳夭肯定是周文王的重臣。

5、鬻熊

鬻熊,又称鬻熊子、鬻子,玄帝颛顼的后裔,楚国的先祖,楚国开国君主熊绎之曾祖父。大约生活于公元前11世纪。商朝末年,鬻熊协助周文王起兵灭商,并成为周文王的火师,也就是祭祀时持火之人,《史记》记载:“鬻熊子事文王”,意为“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文王” ,可见楚国始祖鬻熊对周文王的恭敬。周成王时,成王感念鬻熊的功劳,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为子爵,楚始建国。

6、辛甲

辛甲,商末周初年史官。原事商王纣。据说他曾经多次向殷纣王劝谏,次数长达75次,似乎也是个很有原则的史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迫症很严重。可惜殷纣王不听劝谏,辛甲便投奔周文王,被封为太史。

7、散宜生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是“文王四友”之一,长期活跃于周文王身边,在拯救周文王时,他出的力最多。他进谏姬发,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尤浑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后又佐武王灭商。周武王将他封到巴蜀与关中之间,扼守巴、蜀的要道。巴蜀曾经受邀参与灭商大战,可见得出,巴蜀的战斗力必定不弱,因此散宜生除了是个谏臣外,也算得武将。

周文王姓什么?

姬姓。

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

周文王定都哪里?

镐京~西周国都。今陕西西安。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从丰迁都于镐(今陕西长安县附近)。

武王灭商之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定都镐京。

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放弃镐京,迁都洛邑。 

词典解释 :

1.古都名。 西周国都。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水东岸。 周武王既灭商,自酆徙都於此,谓之宗周,又称西都。 《诗大雅文王有声》:“考卜维王,镐京辟。”其后汉武帝在此凿昆明池,遂沦入池内。今丰镐村、镐京观一带发现有西周遗址和墓葬。

史记周文王原文?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於帝。”帝纣乃囚西伯於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格之刑。纣许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於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後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周文王的都城?

周文王姬昌(前1152~前1056),姬姓,名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在位时期,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

西周的亡国之君周幽王被杀后,北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姬望)为新的周王,以惠邑为王都,以辛未年(公元前770)为周携王元年。设立百官,建造宫殿,修筑城墙,同时发布文书,诏告天下。惠邑在哪里?因《尚书》《史记》《汉书》等正统史书对周携王之事并无记载,故周携王姬望定都地点、国度位置史书无记,但历史依然留有一丝线索。汉初设立郡县,原战国时期莫、易二地设有望都县、广望县、县等地名。望都县至今仍是旧名,广望县现在则改名高阳县,县则改名任丘县。所以,周携王之都城所在惠邑应是现在的河北省县阳城或望都县。

周文王故里资料?

周文王姬姬昌象昌(前1152~前1056),即商殷西伯侯,季历之子。昌之生母为挚任氏之中女太任,有贤名。《史记.周本纪》记载:「公季(历)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死后谥为文王。文王能“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父)、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

西伯能遵从先人之法,继承祖先的业绩,礼贤下士,日益强盛。

殷纣王恐其不利于己,将其囚于里。

闳夭以有莘氏美女及奇物宝马献给殷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

以后西伯昌先后征伐犬戎、密须、耆国、崇侯虎等国,并自岐迁都于丰(今陕西长安县),为讨伐商纣作积极准备。

他死后,太子发继位,是为周武王。武王完成了文王讨伐商纣的遗愿。

周文王称王了吗?

历史所描述的,周文王姬昌的确是周朝的第一个名义上的天子,更是周朝的奠基者,是他活着之时,把周朝壮大,给武王姬发撇下了一个繁华的家业。

倚仗这样的家业,武王伐纣才能成功!

但是,周文王活着之时,一直都没有称王,是他死后,武王姬发得到江山之后追封他为周文王。

名义上周文王是周朝第一个天子,但其实他这天子只是追封的。

二,实际的权势!

曹丕即位后追封曹操为魏武帝。

很显然,周文王是不是周朝第一任天子的决定权是在武王姬发的手中,如果姬发不追封他,那他在名义上连周朝第一个天子都算不上!

但为了自己统治更合理,姬发一定会追封姬昌的!

当时姬昌活着时,并没有灭了商朝。是武王伐纣才彻底统一了华夏,才有了周,整个诸侯才会朝见周天子!

很显然,姬昌只是挂了个名,但周朝实际的第一任天子,是武王姬发

周文王真实历史?

在周文王被囚里之前,已僭越人臣之位。而且从《竹书纪年》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文王多次侵伐诸侯、占领土地、建立威望。纣王亡国肯定是有过错的,但是周文王作为臣下,僭越礼节,欲为人王。而后又用美人其物贿赂纣王,获得征伐的权利,非人臣之道也。从聚诸侯于周国,到贿赂纣王得征伐之权。周文王一步一步的,悄悄地窃取了人王纣王的权力。当然,作为人王纣王,竟然没有察觉出臣子的取而代之心,这是他作为一个君主所犯出的重大错误。这也是他亡国的重要原因。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代的更替如江水中的浪花,一朵接一朵。成王败寇,向来如此。我们在了解历史之时,应当从公正的史实中学习真实的历史。而不能让所谓的文人儒士误导了历史真相,因为真实的东西才能总结出真正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让我们以史鉴今,在事情的发展中作出正确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