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八王之乱楚王是谁 西晋八王之乱赵王是谁 西晋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那么西晋八王之乱楚王是谁呢?下面是有西晋八王之乱楚王,欢迎参阅。

  西晋八王之乱楚王

  八王之乱字面上可以理解有八个王侯将相争夺政权,但是实际上这场动乱卷入的并不仅仅只有八王,八王指的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顒,东海王司马越。其实以上八王只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的参与者,被卷入的还有很多人。

  八王之乱其中的楚王。字面理解即是楚国的皇帝。楚王有名的原因是因为楚国有着八百年的历史,司马玮,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最开始封他为始平王,后来改封为楚王,楚王一生有着许多被后人传颂下来的故事,著名的有诛杀亮瓘。

  诛杀亮瓘讲的是司马玮驻守司马门的时候,年少果断,聪慧灵敏。研制了许多酷刑,朝廷的许多人都惧怕它。但是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非常反感司马玮的做法,认为他太残暴,不能成大器。建议司马玮离开朝廷,为此司马玮感到非常的怨愤。经过一番准备司马玮伪造诏书,免去了二人的官爵。后又伪造诏书说司马亮和卫瓘密谋危害国家,而后收捕二人,并将二人杀死。

  后来司马玮贾南风宣布司马玮伪造手诏杀人,司马玮的部下便散去。司马玮束手就擒,而后以伪造手诏的罪名被处死。

  八王之乱中的赵王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争夺政权动乱。最开始以杨骏被杀,卫瓘,汝南王司马亮辅佐政权,开始与贾后对抗。结束是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持续了16年的动乱,也是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的时期的关键因素。

  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包括: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其中的赵王司马伦,是晋宣帝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司马伦最开始是在曹魏时期被称为安乐亭侯。后来被封为东安子,西晋之后,从琅琊郡王改封为赵王。因为他的赏罚不够分明,引起了羌族和氐族的不满和反叛。被召回京师。301年,司马伦登基。登记之后,大肆封官收买人心。不久之后齐王和河间王、成都王全部讨伐司马伦,司马伦,屡战屡败,自己带着金镛城居住,最后朝廷派遣使者去赐死司马伦,他的三个儿子也被一同杀死。

  到后来,参与战争的八王相继衰败迷惘。黎民百姓被杀害的数不胜数,社会的经济和形态被严重的畸形与破坏。西晋朝代的力量也只是苟延残喘。在世代的剪影下,隐藏着阶级矛盾一点点的被引爆。之后的五胡乱华,西晋也就从此而灭亡,在历史上再也找不到西晋的经济。可以这样说。西晋的灭亡,八王之乱。是最最直接,也是最最严重的一个导火索。

  西晋八王之乱原因

  西晋八王之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争斗,讲的大意是政变演变为屠杀,正所谓乱世出豪杰。这一动乱从最初的宫廷内斗,延续到引发战争,对人民以及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更加剧了西晋当时统治社会的危机。

  但是有许多人都是认为,“八王之乱”指的是晋武帝封号和他同一姓氏的王。因此便成立了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王国,但这种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历史情况。

  八王之乱包括: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西晋的诸王虽然权利以及财产都得到大大的增强,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的。就是他们不管是财权,政权,还是军权。这三大重中之重的权利还是受制于王朝的。因此,诸王在许久的一段时间,都是留在京师伴随着皇帝,并不愿意救国。到后来实在是没有办法,被迫于救国的时候,历史有一段话讲得好“皆恋京师,涕泣而去。”因此,那时候的“救国”甚至可以成为勾心斗角的行为。所以,连镇国的作用都达不到,难道会掀起八王之乱的风浪?所以我认为,说八王之乱的根本原因是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理由不够充分。

  也有一种声音,虽然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并没有形成“八王之乱”,但是却是他给诸王的权利过于庞大,这种声音的回应很多,也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但是权力过重,只是就这制度来对比,但是实际上,建立这种机构并赋予重大权力的目的是巩固所谓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并不是起到了危害的作用,所以在历史的话题当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历史是代代相传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