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1898年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戊戌变法作为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历程的发展。纵观戊戌变法的目的和背景,这与晚清社会的现状密不可分。戊戌变法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19世纪末期,晚清社会进入了瓶颈期,因为清政府的夜郎自大而让外来列强有机可乘。

戊戌变法画像

戊戌变法画像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之下,维新派认识到只有在全国实行变法,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在戊戌六君子的倡导下,光绪皇帝萌发了变法的决心以及信心。随后,光绪皇帝将变法事宜全权交付在康有为、梁启超的手上。康梁二人主张向日本学习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因为日本天皇曾利用明治维新将扭转了日本积贫积弱的局面,所以康有为、梁启超也认为,只要在中国发展君主立宪制,以及倡导资本主义经济,才能让中国重新焕发活力,才能将西方列强驱赶出中国。

从变法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政治改革措施,还是经济发展手段,都体现了浓厚的资本主义特色。所以显而易见,康梁将希望寄托在光绪皇帝身上,希望光绪皇帝能够通过变法,带领中国走入资本主义社会。除此之外,挽救民族危亡也是戊戌变法的目的之一。19世纪末期,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中国已经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戊戌六君子为首的仁人志士认识到只有中国变强大,才能将西方列强赶出中国。在此目的之下,戊戌变法应运而生。

为什么说维新变法潜藏着一个大阴谋

维新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这一次变法虽然并没有成功,但是却在思想上给当时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有历史学家曾经说过维新变法潜藏着一个大阴谋,那么这个阴谋具体是什么呢?为什么说维新变法藏着一个大阴谋呢?

康有为图片

康有为图片

其实关于维新变法潜藏着一个大阴谋这个问题在有关于维新变法的历史记载中都有提及。维新变法又被人们成为戊戌变法,这个变法的主要领导人有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而之所以有维新变法潜藏着一个大阴谋这种说法主要是因为维新变法领导者中的一个,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康有为。康有为在进行维新变法的时候曾经成功说服了当时的皇帝向西方学习一些进步思想和主要治国理论,康有为表面上说向海外的国家学习这些思想是为了帮助当时的中国摆脱困境,但是实际上在背地里却和自己的友人说到过有关于维新变法的实质。

康有为说他之所以说服当时的皇帝进行政治改良运动并不是真正的为了祖国和人民,而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在当时的情形之下所有有关于教育军事等制度的改革几乎都要经过康有为的同意,这时康有为手中的实权比以前大了很多,于是在一次上交给皇帝的奏折中他就写到教育首脑的位置必须是他,所以说康有为发动维新变法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自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维新变法潜藏着一个大阴谋。

戊戌变法的过程

戊戌变法又称戊戌维新,是发生在1898年(农历戊戌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那么戊戌变法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在不动摇封建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机,富强国家。1895年4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正在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和他的学生梁启超联合全国18省在京举人,聚集达智桥松筠庵,讨论上书请愿。会后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提出拒绝《马关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建议,联络1300多举人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它是维新变法运动的起点。

从1895年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开办学堂,为维新运动制造舆论、培养人才。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强学会,这是维新派创立的第一个政治团体。11月,上海成立强学分会,但强学会遭到封建顽固派的攻击、诽谤,不久被查封。1896年8月,黄遵宪、汪康年在上海创办《时务报》,邀请梁启超担任主笔。1897年10月,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1897年至1898年,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梁启超等汇集湖南,在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出版《湘学报》(初名《湘学新报》)、《湘报》,创办时务学堂,组织南学会,使湖南维新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了光绪帝,并开始下令捕杀戊戌变法的人员,戊戌六公子牺牲,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顽固派介绍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戊戌变法顽固派的阻挠,具体来说是因为戊戌变法的顽固派发动了戊戌政变直接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收场。

戊戌变法顽固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图片

戊戌变法顽固派代表人物——慈禧太后图片

在戊戌变法过程中,清政府的内部一共分为两股势力,一部分是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支持维新派变法的人士,另一部分则是以手握实权的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在戊戌变法时期,晚清政府面对西方的侵略势力,能做的只是被动挨打,然后割地赔款。这使得一些有识之士非常心痛,他们忧国忧民,想要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为此他们开始寻求富强的出口。

维新派作为这群人中的佼佼者,将目光房放在了西方的制度和思想上,他们想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与之相对的就是顽固派,维新派是少数人,而守旧派则是大多数人,因为维新派脱离群众,所以除了政府官员里的盲目守旧分子,大多数的国民才会真正的顽固派。

封建制度在中国传承了上千年,国人很难接受新事物,更何况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所以若要改革首先要改的便是国人的封建思想,但是维新派却忽略了这一点,缺乏民众基础的他们才会给戊戌变法顽固派可趁之机。

以慈禧为首的戊戌变法顽固派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并不考虑整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在戊戌变法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之后,他们便想要扼杀戊戌变法,这是中国的悲哀,也是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顽固派的悲哀。

戊戌变法的作用是什么

戊戌变法是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这场改良运动中,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人士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变法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改变,从而能够使积弱的中国能够走上一条强国之路,但是变法却以失败告终。虽然如此戊戌变法的作用仍是不容小觑的。

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照片

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照片

戊戌变法的作用一:戊戌变法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意义。戊戌变法是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希望在中国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场运动维新派希望能够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从而能够实现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虽然这场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这场变法中进行的宣传影响和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戊戌变法的作用二:戊戌变法促进了爱国运动的发展。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戊戌变法,积极的奔走呼号,反对帝国主义的瓜分,这具有进步的爱国意义。以康有为等为首的资产阶级将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在一起,对于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戊戌变法具有全民族救亡运动的性质。

戊戌变法的作用三: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创办了各种报纸进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并且创办新式的学校,广泛的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和学术团体。这些活动大大的扩展了知识分子的眼界,使得他们重新认识整个世界,为后来的人们接受新思想扫除了一些障碍。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也接受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戊戌思潮过后,不仅大量的青年学生大批地倒向革命阵营,相当数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退出了封建官僚集团,另择他途。

维新变法和戊戌变法的异同

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对于它们,有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那么戊戌变法和维新变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