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朋友的诗句名言警句成语故事。?

关于朋友的诗句名言警句成语故事。?

1、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佚名《箜篌谣》

3、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舒《虞美人寄公度》

4、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5、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6、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7、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8、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蹴。苏轼《送顿起》

9、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10、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11、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王之涣《九日送别》

12、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李白《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关于南瓜的成语故事?

瓜田李下guā tián lǐ xià

[释义] 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语出] 《北史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正音] 瓜;不能读作“zhuǎ”。

[辨形] 瓜;不能写作“爪”。

[近义] 瓜李之嫌

[用法] 常常构成“有……之嫌”的格式;故有“瓜李之嫌”的说法。一般作主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是在~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关于熟能生巧的成语故事?

成语“熟能生巧”源于宋代射箭高手陈尧咨的故事。

陈尧咨因箭术精湛而骄傲自满,一天在练习射箭时,有一个卖油的老头看到他的表演,只略略点头而已。陈尧咨不高兴,问老人对他的箭术怎么看。老人回答说:“你的箭法还算可以,但并没有什么奥妙之处,只不过是熟练罢了。” 陈尧咨听了更加不高兴,老人便拿出一个葫芦,在葫芦口放上一枚铜钱,用勺子舀了一勺油,高高地举起倒了下去。倒下去的油像一条线一样穿过钱眼而过,金部流进了葫芦,而铜钱上一点油也没沾上。老人说:“干任何事都一样,熟能生巧。” 意思是做事熟练了,就会掌握窍门,做得更好。

关于红的成语故事?

红男绿女、红灯绿酒、红光满面、红杏出墙、红不棱登、红装素裹、红得发紫、红紫乱朱、红尘客梦、红腐贯朽、红颜薄命、红日三竿、红衰翠减、红情绿意、红叶题诗、红叶传情、红粉青蛾、红白喜事、红绳系足、红旗报捷、红丝暗系、红颜白发、红豆相思、红叶似火、红瘦绿肥、红炉点雪、红飞翠舞、红旗招展、红颜暗老

砌红堆绿、青红皂白、红日三竿、红紫乱朱、绿惨红销、红腐贯朽、万红千紫、红衰翠减、脸红筋暴、驻红却白、软红香土、暮翠朝红、艳紫妖红、刻翠裁红、红粉青蛾、花无百日红、披红挂彩、穿红着绿

关于冷静的成语故事?

平心静气”原作“平心气”。心,指心情。气,可指脾气,也可借指态度。心情能保持平和,脾气自然就会控制得当,态度也会冷静。

据《韩诗外传.卷二》载,孔子的高徒宓子贱接受鲁国国君的任命,到单父这个地方担任县令。在任期间,他很少外出,而且常常悠闲地弹琴自娱,但是却把单父治理得很好。前任县令巫马期见了十分讶异,因为他在任时,为了治理政事,可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日以继夜的工作。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子贱回答说:“那是因为我能任用人才,你却是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广任人才,许多人一起分担工作,自然轻松悠闲得多;凭一己之力,工作全集中在一人身上,当然就会很辛苦啊!”后人评论宓子贱的作法,说他是让自己的身体闲散,但是注意力与心思却很集中,以平和冷静的?和脾气来处理政务,其下百官自然能随之条理分明地治事。

所以,做事时一昧地埋头苦干,事必躬亲,不如先做好全盘规画,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完成,也就是像宓子贱“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如此才是使事情更有效率的方法。后来“平心静气”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关于周长的成语故事?

周三径一

约2000年前,中国的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倍。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3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他这项伟大成就比国外数学家得出这样精确数值的时间,至少要早1000年。现在人们用计算机算出的圆周率,小数点后面已经达到上亿位应该是《周髀算经》

关于河水的成语故事?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传说。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关于奉献的成语故事?

一心为国功高盖世 奉公克己 鞠躬尽瘁 精忠报国 死而后已

关于杭州的成语故事?

“梅妻鹤子”的典故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

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

关于竹子的成语故事?

【注音】qìng zhú nán shū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统治,荒淫无道,大兴土木,造成民不聊生,迫使农民揭竿而起,越国公杨玄的手下李密参加瓦岗起义军,取得了领导权,他在讨伐杨广的檄文中称:“即使用尽南山所有竹子制成的竹简也写不完杨广的罪过。” 【出处】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

【解释】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事实多得写不完。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事情等 罄竹难书 【近义词】罪大恶极、数不胜数 【反义词】微乎其微 【英语】toonumeroustorecord 【成语示列】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  邹韬奋《抗战以来》 【成语例句】 ◎ (《一个宣誓》)"把所有的纸笔都用尽了都写不完"就是"罄竹难书"。 ◎ 美帝国主义和吴庭艳集团在南越犯下的罪行是罄竹难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