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绰号故事

“梅知己”吴昌硕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名俊卿,字昌硕,号苦铁道人。他一生酷爱梅花,生前种梅、赏梅、画梅、咏梅,死后葬于超山梅林。他的诗和画中,以梅花为主题的占了近三分之一。为此,他还为自己起过一个“苦铁道人梅知己”的绰号。人们也喜欢用“梅知己”来称呼他。吴昌硕的老家在浙江安吉彰吴村,村外十里处有一小溪名“梅溪”,因两岸遍植梅花而得名。吴昌硕小时常借钓鱼为名,步行十里到这里赏梅,与梅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为其日后画梅打下了基础。所以后来他专门镌刻了一枚“梅溪钓徒”的印章。

吴昌硕早年专攻书法、诗词和篆刻,后在任伯年的鼓励下学习绘画,先从画梅花开始。他认为,梅花具有“冰肌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的孤傲冷艳和清逸豪放的气质,所以他以画梅来“缘物寄情”,以物附意。他画的梅花,不仅画意深刻,还都配以寄情的诗词,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他60岁的那年,一位日本友人出于对他的敬仰,赠他一口日本古名刀,并希望能得到他的一幅墨梅。当时,中国正遭受列强的侵略,吴昌硕便为这位日本朋友画了一幅《古梅图》。他将老梅倔强不屈的虬干,画成怒龙冲霄之势,并题诗道:“报国报恩无蹉跎,惜哉秋鬓横皤皤。雄心空对梅花哦,一枝持赠双滂沱。”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吴昌硕画梅很注重气势。他喜欢用大篆、草书的笔法画梅,作画之前,他总是先凝神静气,然后便运笔如风,一气呵成,自称为“扫梅”,所画之梅自然气势非凡。

吴昌硕认为,要画好梅,必须要做到胸中有“梅”。为此,每当梅花盛开时,他总要去苏州邓尉、杭州孤山、塘栖超山等赏梅胜地探梅、画梅。为了临摹方便,他还在自家地里种了几十株梅花,名“芜园”。有一年大雪,临家的瓜棚被压垮了,殃及到芜园,将一枝初绽的梅花压折了。吴昌硕不胜惋惜,先是用绳绑扎救治,看看不行,又将其收入到瓦缶中供养。后来,还特意画了一幅梅花长卷,题以长句,记述了当时的痛惜之情。由此,足见其爱梅之深。

对于赏梅胜地,吴昌硕尤爱超山的梅林。他说,超山的梅比邓尉的梅耐风霜,比孤山的梅古茂,为此,他还写过一首题画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表达了对超山梅林香雪海的深深眷恋之情,现在杭州超山公园的门票上就印有这首诗,以此表示对这位“梅知己”的敬仰。

超山报慈寺旁有一株宋梅,虬枝枯干、苍老遒劲、逢时开花。吴昌硕每次来超山,总要在宋梅下反复观赏,不忍离去。1923年,周梦坡为宋梅筑亭,名宋梅亭。吴昌硕则挥毫为之画了一幅《宋梅图》,并撰写了一副对联:“鸣鹤忽来耕,正香雪留春,玉妃舞夜;潜龙何处去,看萝猿挂月,石虎啼秋。”由于当时他的兴致很高,《宋梅图》画得格外传神,是他的得意之作。

1927年,84岁高龄的吴昌硕再次上超山探梅作画,并在报慈寺的宋梅旁选定了长眠之所。当年11月6日,吴昌硕在其上海寓所病逝。5年后,家人按其遗愿,将他葬于报慈寺西侧山麓,距宋梅仅百余步,了却了永远与古梅为伴,做梅的知己的心愿。

卷轴历史(www.80065.cn)

二十四史 中國歷史里程碑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