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 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区别(2)

郑成功去世后,台湾的郑氏子孙早已没有了反清复明,收复大陆的雄心壮志,他们偏安一隅,做起了土皇帝。康熙帝多次派使臣与台湾的郑经谈判,希望能和平收复台湾,可是郑经却不想做大清子民,一直把谈判当做缓兵之计,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康熙帝终于忍无可忍,决定武力收复台湾。

康熙二十年(1681年),长期主政台湾的郑经去世。郑氏诸子争位,郑氏政权陷入内讧之中。最终郑克塽即位,但是很不得人心。康熙帝趁机启用施琅,在大臣李光地、姚启圣的帮助下率领福建水师,东征台湾。施琅长期在海上作战,对海上风向,潮汐等非常熟悉,经过充分准备,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一举歼灭了郑氏精锐部队,打开了台湾岛的门户,郑克塽不得不宣告无条件归顺大清。

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施琅以大局为重,不仅没有为报杀父之仇而滥杀无辜,没有杀掉前来投降的郑克塽等郑氏族人,而且还到郑成功庙祭拜,肯定了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的壮举和开发台湾的贡献,同时厚待郑军将领,录用郑军中有才能的官员。施琅的宽容大度,以德报怨,以仁化仇,获得了台湾人心。

此后施琅一直驻守福建,并得到康熙帝的重用和百姓的拥戴,康熙特准在澎湖大山屿妈宫城内及台南城内样仔林街建生祠,称为“施将军祠”。死后葬于福建惠安。今天在福建晋江市施琅纪念馆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准确地概括了施琅与郑成功的丰功伟绩。他们同为民族英雄,同样得到人们的敬佩。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一个中日混血儿,国籍隶属于中国。

 郑成功图像

郑成功图像

他出生在一个政治特殊时期,经历了我国封建朝代的更新换代过程,当时大环境处于明代即将覆灭,清朝暂露头角时期,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时代,才成就了郑成功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他出生在日本,成长在中国。年少时在福建,壮年直至老死时在台湾。在年轻时期,富有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如现代社会中国人民抗日式的参与各种反清复明活动,期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结果天不从人愿,很长时间内他极度消极,蜷缩在福建那小小的地方,平淡地过着无趣的生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昔日的激情早已不复存在,郑成功逐渐迈入中年,伴随着的是权威、期望的逐渐丧失,取代的是一颗不甘于现状但却被逼无奈的心。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台湾人民对他的泣血般的申诉,再一次激活了那颗爱国之心。另外,长期的福建生活也确实百无聊奈,郑成功也曾想过换一个地理位置再做图谋,那么这便是一个天赐之机。 他精密的部署,火速的行动,以外部包围、内部策应的形式,与侵略者荷兰人进行着伟大的战争,他太了解水站,荷兰人在这方面甘拜下风,于是他成功了,解救了台湾并且在台湾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府,当起了地方官。 无奈好景不长,一个人的内心不甘于寂寞,蠢蠢欲动,导致了他长期殚精竭虑,未雨绸缪,最终过早的摧毁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因病死于台湾。 但,他的事迹,他的情怀,却永留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