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用笔有什么变化

王羲之行书

中国的汉字是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才演变形成了后来的字体形态。在秦汉之前主要是以篆书系统的象形字体,彼时的书法较为单一,基本上就是正书。而在两汉之际,篆书被隶书取代,之后又从隶书衍生出楷书,再从楷书的基础上衍生出草书和行书。

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行书

在行书中,用笔要比楷书和草书复杂的多,它即有点画,也有转折,在藏露之间灵活多变。所以能够写好行书,是极具功底的。王羲之行书的用笔变化就十分丰富,运笔之事潇洒飘逸。在书法著作《书议》中是这么评价王羲之行书的,“笔迹遒润,独善一家之美”,还夸赞其“风神盖代”。极为喜爱推崇王羲之的唐太宗李世民,称其“烟菲雾结,状若断而还连”,气势就像那栖居雄树上的凤凰,盘踞深潭中的游龙雄奇而又不失典雅。

在王羲之的行书中,仅以横画来讲,就有顺锋、逆锋、上折、下折之分。他的捺撇有长有短,有直有斜,可谓是尽显变化。最能展现,可以说是王羲之行书功力淋漓尽致被发挥出来的就属“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了。该序是王羲之趁着酒性之余,随性而发顺势写出来的旷世奇书。即便是王羲之本人,日后也无法刻意写出这样的佳作出来饿了。《兰亭序》真迹被王家后人当作传家宝传承了近两百年之后,几度流失在外。知道李世民花重金将其从智果处购回,被其视作珍宝。现今的《兰亭序》临摹本就是从唐太宗那里传下来的。至于真迹本身,据说是随李世民一起被葬在了昭陵内。’

王羲之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因为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极高,所以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王羲之出生在两晋时期的名门望族,祖父是西晋的尚书郎,父亲任淮南太守,也是支持朝廷东渡的人之一。而且王家世代受文学熏陶,所以王羲之能够在书法上在幼时就有接触。

东晋

东晋

王羲之所在的东晋朝廷,是之前西晋总是南迁后所建的政权。原本的西晋都城洛阳覆灭,因为南迁的政权统治的大部分地区都处在江东,彼时称为江左,所以相对于西晋称为东晋。南下的东晋曾经尝试过北伐,不过因为内部的相互撕扯不团结,所以北伐几乎没有什么成果,除了篡位成功的刘裕有些建树。

公元383年,面临南侵的大军,东晋宰相谢安极力主战。于是谢石谢玄统领的大军经过艰苦的抵抗,终于在淝水一战中取得大胜。也是从此一战开始,南北形成了一种对峙的局面。门阀士族的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同存,也被称做东晋十六国。之后东晋的大将刘裕篡晋成功,建立了刘宋政权,中国也就此进入了跌宕的南北朝时代。

王羲之之际的东晋还是刚刚建立,当时朝中势力较大的还是王谢两家。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出任东晋的丞相一职,位高权重。而王羲之后来又成了尚书令郗鉴的东床快婿,所以王氏一家可谓是权贵一时。加上王羲之后来因为书法名声大噪,所以世人皆是羡慕。

王羲之黄庭经

关于《黄庭经》和王羲之还有一段故事,话说在山阴有个道士,很喜欢王羲之的书法,就想得到王羲之的墨宝。因为知道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已经成了癖好。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王羲之出游看到了十分喜爱就想要买下,一问之下知道鹅是道士的,就去商量着想买下。道士说只要你抄一部《黄庭经》,我就把鹅送给你。王羲之欣然答应,高兴的提着鹅走了。

黄庭经碑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