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夫人簪花小楷的由来

卫夫人簪花小楷

?卫夫人幼年师从钟繇学习书法技巧,擅长楷书。受到名师教导的卫夫人加上本身的勤奋好学,自成一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女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启蒙老师,也为王羲之能够有以后的成就打下扎实的基础。

簪花小楷字体书法图

簪花小楷字体书法图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众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历史传奇,卫夫人虽不像花木兰一般替父从军、浴血沙场,但她在古代文学书法的历史上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人物。卫夫人的早年恩师钟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被后人与王羲之一起并称为钟王。

从小收到名师教导的卫夫人勤奋好学,坚持不懈地练习书法,十分擅长楷书。当时因为楷书还处在发展阶段,与隶书较为相近,亟待发展壮大。卫夫人不断磨练楷书技巧,并结合前人的经验自成一派,字体娟秀,较之隶书相比有极大的不同,成为推动楷书成熟的一大助力。

据传当年卫夫人的书法受到名家墨客的赏识,观其书作,字体由恩师钟繇的扁方体变为细长、清秀灵动,宛如风姿错约的舞女翩翩起舞、跃然纸上,使人观之心驰神往,在不少名人作品中都能看到他们对卫夫人小楷的赞誉。世人誉称卫夫人的小楷为簪花小楷,以表尊敬、赞美之情。

卫夫人的故事

?卫夫人从小便开始研习书法,酷爱书法的她在书法上也深有造诣,可见她在书法方面下的功夫极深,自幼便将所有精力集中于专研书法上,后来才能成为书圣王羲之的导师,才能够变成书法大家。

卫夫人画像

卫夫人画像

现如今的山西省高平市有一个河西镇,其中有一个苏庄村是为晋东南的古村落,当地还留存这一个十多亩的泊池,传说卫夫人幼时不断的练习书法十分认真,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遂常话费数个小时只为了多专研书法结构和笔锋等,于是此地的泊池便是卫夫人常洗笔砚的地方。有一次她练字累了,便直接将笔砚放在桶中置于泊池内,遂此泊池内的水便被染成了黑色,后人为了纪念卫夫人便将此池称之为“卫夫人洗墨池”。

关羽卫夫人苦练书法的故事,其中以吃墨最为经典,从中可知卫夫人对书法的专研精神十分谨慎和专一。卫子夫常为了能够多读写书,多练写字,为提高效率便会边学习边吃饭,遂在一次吃饭的时候,由于过于专心将馍馍沾着墨汁便吃掉了。

后来卫夫人学生王羲之进来时,发掘卫夫人的桌子上菜没动过,砚台中的墨水却没了,经其提醒,卫夫人才反应过来自己将馍沾着墨汁当饭吃了。

卫夫人书法

卫夫人作为东晋时名噪一时的女书法家,一出生就和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曾祖父为卫觊之曾孙女、祖父为卫瓘、叔父则是卫恒,都是书法名家。

卫夫人书法图

卫夫人书法图

由于家学渊源的关系,少时的卫烁就酷爱书法,也得到了其祖父卫瓘的悉心指导,从指法、运笔、行展间皆得真传。祖父对她严格要求,若有瑕疵必定亲自示范,指导开点卫烁,直到满意为止;不仅如此,卫铄自己也对自己严格要求。因为买不到纸张,就以砖代纸,挥毫泼墨,晨昏定晓,废寝忘食直至手臂酸痛仍不停歇。除了家学,她也师承钟繇。设法拓得钟繇的碑帖后,不断地读、临、背碑帖,加之以自己的思考领会后再反复练习,苦心揣摩,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磨练出自己书法的风骨,其中尤善隶书和楷书。她的名帖《笔阵图》为唐人则形容为“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