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尔纳普和海德格尔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卡尔纳普和海德格尔

卡尔纳普和海德格尔都是德国非常著名的哲学家,但是他们在哲学方面却有着不同的意见,甚至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他们都是从新康德主义思想中发展出来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那么卡尔纳普和海德格尔的观点是怎样的呢?

海德格尔图片

海德格尔图片

卡尔纳普和海德格尔的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海德格尔看来康德最大的贡献并不是为人们创造出了一套自然科学体系,而是通过对人类本性的分析,表明了形而上学的可能是存在一定条件的,实际上也暗示出了形而上学的基础并不是精神以及理性,人们根本不可能通过自己的理性而真正的解脱。在海德格尔看来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于形而上学而说的。

然而卡尔纳普却非常不赞成他的说法,在卡尔纳普的作品《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来克服形而上学》中,表明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同时也对海德格尔的许多关于形而上学的命题进行了抨击和批判,尤其是海德格尔的“无本身无着”的说法,在卡尔纳普看来这句话根本无法让人得到材料的证实,就是一个古怪的词语,他的用法也不符合“无”这个词语的逻辑形式。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卡尔纳普和海德格尔的矛盾就出现了,海德格尔并不和对方一样觉得逻辑是哲学的核心。然而在经过讨论之后他们二人也在思想的某一方面达成了一致,也就是觉得只有先将逻辑的权威摧毁之后,形而上学才能够真正实现。

卡尔纳普简介

卡尔纳普是一位出生在美国地区的哲学家,也是逻辑实证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始的时候他是学习物理和数学的,曾经在耶那大学学习过,主要研究数学和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后来受到伯特兰·罗素等人作品的影响,开始研究哲学。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卡尔纳普简介中有着详细的介绍,那么卡尔纳普简介中是怎样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译文《卡尔纳普思想自述》

译文《卡尔纳普思想自述》

卡尔纳普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在1891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还是一个德国人,在少年的时候曾经受到过弗雷格的教导,在1921年的时候取得了耶拿大学的博士学位,从1926年开始在维也纳大学担任教师,一直到1931年成为布拉格大学哲学系的教授。之后又在1935年开始到美国生活,在1941年的时候获得了美国国籍,成为了一名美籍德人,到了1936年又进入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教授,一直到1954年到加州大学工作,在1961年退休离开了工作岗位。

在他前往美国之后,曾经创作出了《语义学导论》、《逻辑的形式化》等重要书籍,到了1937年他有和莫里斯等人一同创作《国际统一科学百科全书》,到了1950年他创作了《概率的逻辑基础》,在政治方面来说,他是一位和平主义者,认为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应该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他还曾经用人工语言的思想来推广国际用语和世界语言,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他逐渐放弃了宗教思想,成为了一名正宗的无神论者,并且开始用哲学的思想来研究和工作。

卡尔纳普意义理论

卡尔纳普意义理论是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逻辑学的其他分支都有着重大影响,在开始的时候卡尔纳普继承和发展了罗素等人的思想,习惯用逻辑来分析和研究哲学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哲学要研究的是语言而并不是世界。而语言最重要的就是意义,所以意义这个问题也就成为了哲学应该研究的中心问题。

卡尔纳普意义理论

卡尔纳普意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