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殉国首位军长郝梦龄墓碑的名字为何不是他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抗日殉国首位军长郝梦龄墓碑的名字为何不是他的相关内容:在1981年的清明节,武昌胡夫山北侧的一个偏僻的墓地迎来了两个女人。他们默默地来到坟墓前,放下冥纸和香烛,准备祭拜。然而,在看完墓碑后,一个女人惊叫起来,抱住另一个女人的胳膊,惊恐地说:“姐姐,快看!

在1981年的清明节,武昌胡夫山北侧的一个偏僻的墓地迎来了两个女人。

他们默默地来到坟墓前,放下冥纸和香烛,准备祭拜。然而,在看完墓碑后,一个女人惊叫起来,抱住另一个女人的胳膊,惊恐地说:“姐姐,快看!”

被称为姐妹的人也看到了。墓碑上的名字是“刘晶”。墓旁的标语牌显示刘晶是1911年早期革命的发起者。他曾是李的秘书,后被清政府逮捕,死于狱中。

姐妹俩一遍又一遍地环顾四周,最后面面相觑。他们很困惑,说:“这真是我父亲的坟墓!”

我姐姐叫郝惠英,我姐姐叫郝慧兰。他们是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任司令员郝的女儿。当我在清明节去墓地的时候,我发现另一个人的名字写在我父亲墓前的墓碑上。


郝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庄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参军后,由于他的勇敢和勤奋,他被送到保定军校学习。1926年,他加入了冯玉祥的军队,1930年中原大战后,他被提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

从一个农民出身的穷小子到一个军区司令员,郝孟玲都心灰意冷。他看到连年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深感遗憾的是国共两党同室作战,所以他在一九三四年愤怒地提出解除武装返回战场的主张,但未获通过。1937年5月,郝再次向提议解除武装,重返战场,但未获批准,同时也解除了军权,被派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然而,在去四川的路上,1937年7月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强烈要求重返军队,并自愿去抗日。


在他的请求报告中,他写道:“我是一名士兵,打了半辈子的内战,我对这个国家没有兴趣。”当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东北时,人民义愤填膺。现在日本侵略者要毁灭中国,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应该进行抗战,同敌人作战。”

很遗憾,他那充满热情的请求当时没有被批准。郝急于报国,又写了一封信,要求接近抗日前线。这一次,他被批准率领贵州军队北上抗日。

如果不打破楼兰,黄沙就不会被归还。当郝自告奋勇抗日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以死报国的准备。

当时,郝孟玲的家在武汉。部队经过武汉,他利用休息时间回家和家人告别。他还在长女慧英的遗嘱上写道:“这次我北上抗日,作了牺牲。”万一你死了,你应该听你妈妈的话,孝顺你奶奶。至于你等着上学,我个人没钱。将来,当国家获胜时,你可以进入幸存者学校。他住在惠英、慧兰、银槐、黔南和银森,他的父亲住在1937年9月15日。”

全家人挤在一起痛哭,不让他走。但是郝孟玲的杀敌之心是定的。他对他的孩子们说:“我爱你们,但我更爱我们的国家。”

9月17日下午,郝孟玲含着泪告别了妻儿。临走时,郝惠英偷偷跟着他去了火车站。她想安静地再次见到她的父亲。

她没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郝到达石家庄后,隶属于第十四军。这时,雁门关已经失陷,山西北部的忻口成为山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道屏障。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忻口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他发表了慷慨的声明:“这场战争是一场民族生存的战争,只有牺牲。如果你再撤退到黄河,就没有士兵,也没有统治者。这意味着我死了又活,我活了又死。”

他在给妻子居·球球的遗书中说,他已下定决心要做出牺牲,如果不能成功,他将变得仁慈。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中华民族将永远活在世界上,所以不是我成功,而是我先牺牲。他慷慨地写道:“因此,牺牲是光荣的,为战士而战的人是为国家而死的,死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这是一份尚未发出的遗嘱。遗嘱写完后,第二天,10月10日,新口战役开始了。

日本采取了立体攻击,飞机、大炮和坦克交织成密集的火力网络,逐渐向我们的军事阵地推进。

以郝为首的第九军部署在中部地区,遭受了最猛烈的攻击。郝亲自指挥着前线。敌人决心要赢,我军宁死不屈。双方多次发起肉搏杀戮,近距离投掷手榴弹,莲花反射阳光。在敌人和敌人面前,尸体相互躺着。

听到敌人的炮声,郝对部下说:“出发前,我已在家里立下遗嘱,无敌的日军将永无宁日。”现在我会和你一起坚持这个立场,绝不退缩。如果我先退休,不管你是谁,你都可以开枪打我!不管你是谁,只要退一步,我就立刻开枪。”

“你们都敢和我呆在这里吗?”他大声问道。

“发誓坚持你的立场!”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齐声回答。

10月1日凌晨6时,郝率领部从指挥所洞逃出。他说:“在前线监督战争是我自己的任务。这是我自己的工作。我能畏缩吗?”他的部下再三劝阻,他决定留在前线,说:“瓦罐不会脱离井口,将军必然会在战斗前死去。”

一个词变成了一个预言,一把长剑折断了它的刀刃。

天空闪耀着血腥的黎明,天空越来越亮。郝孟玲的军队越来越勇敢,日本鬼子开始溃退。没人想到悲剧会在这个时候发生。当经过一个关口时,郝被敌人的子弹击中。摔倒后,他仍然拼命叫喊,鼓励他的下属勇敢地杀死敌人。

在士兵们急迫而无助的呼唤中,他永远闭上了眼睛。太阳升起来了,明亮的朝阳照在他的脸上,他死后,他的脸看起来仍然坚定。

他倒下的地方离敌人阵地不到200米。


1937年10月24日,郝的灵柩被运往武汉,在武昌山举行国葬。

1937年12月6日,郝追授为将军,蒋介石亲笔写下悼词:“纠郝军,独一军,冲锋陷阵,驰骋沙场。”上帝在土地上,没有我。人们分享这颗心。”

在1938年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篇题为《中国第一任军事统帅》的文章,文章的主人公是郝孟玲。

据《汉口大公报》报道,民国以来,郝将军是第一个因指挥战争而战死沙场的人。

1941年,在郝将军孟玲殉难四周年之际,音乐家冼星海创作了《郝将军孟玲悼歌》。

1946年,汉口日租界吉林路被命名为“郝孟玲路”。

2014年5月8日,郝将军的孙女一行来到新口战场缅怀先烈

英雄为民族的勇气而死,但中国人民失去了英雄的鲜血。

郝孟玲在给妻子的遗书中写道:“我死后,只要国家存在,所有孩子的教育肯定不是问题。”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了一封以前没有寄出的给朋友的信,信中写道:“我将生与死,我将生与死。”

烈士死了,国家还在。他的家人得到了什么?

1938年,郝牺牲后的第二年,汉口沦陷,他全家逃往重庆。没有郝孟玲,郝的家庭没有经济收入,生活贫困。郝留下的五个孩子只能利用假期上街卖西瓜和茶叶,挣学费。

一天,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冯玉祥走在外面,被路边孩子的哭声所吸引,和他们聊天。

冯玉祥问,“你是哪里人?姓什么?”

孩子回答说:“我们是河北省禹城县庄河村的,姓郝。”

冯玉祥问:“你有一个姓郝的,名叫郝孟玲,你知道吗?”

“他是我的父亲!”孩子回答道。


冯玉祥闻言大惊,立即让孩子们领着,来到郝家。冯玉祥看到郝的家被遗弃了,几乎要哭了。冯玉祥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给国民政府。蒋介石亲自给郝的家人拨了2万大洋,国民政府还了郝孩子的学费。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了,但是郝孟玲如果知道这是地下的,他不会高兴的。郝的家人回到武汉后,无处可去。幸好郝的一个老部下借给他们一间小黑屋,全家人都挤在里面,没有吃的,也没有穿的。

后来,郝惠英找到了学校老师,问了一个出路。在老师的调解下,《武汉日报》的一名记者来到郝家采访,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开郝的路,他的家庭却摇摇欲坠》的文章。政府看到后,很快派人给郝的家人找了一个两居室的避难所。


新中国成立后,郝孟玲没有被追为烈士,郝家也没有领到任何抚恤金。而且,后来发生的两件事,在郝家的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第一件事是郝的坟墓在1969年被红卫兵铲平了。当时,郝惠英带着她的弟弟妹妹去给她父亲扫墓,却发现坟墓已经被夷为平地。孩子们不敢再修复烈士父亲的坟墓,所以他们在坟墓上流泪。

第二件事发生在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纪念日,郝的孩子们去扫墓,却发现墓园已被改建成辛亥革命烈士陵园。更让人气愤的是,郝的墓变成了安的墓,立了一块刻有安名字的墓碑。刘晶的墓也在附近。为了在1911年建立统一的革命烈士陵园,民政部门让安占据郝的墓。

郝的姐妹们挣扎着,民政部门用郝的墓碑代替了安的。

1983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批准郝为革命烈士。

中国第一位在抗日战争中殉难的指挥官,他知道一些地下的东西,应该出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抗日殉国首位军长郝梦龄墓碑的名字为何不是他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