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多元的例子? 关于低俗文化的例子?

关于文化多元的例子?

在这里,红色文化、国粹京剧、海派文化为代表的多种文化元素,丰富着苏河北岸居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了富足的精神文化养分,也在不断提升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

红色文化:

民族精神社区弘扬

1921年夏天,老北站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正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中途遭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当时,他们就是从老北站顺利转移到了嘉兴,在南湖的红船上,继续伟大的征程。

北站社区内的红色文化,

是由一个个红色革命基地

和一部部抗战故事组成。

北站街道秉承发扬红色传统、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将北站红色故事加工制作成短视频,推出《关于上海最早的火车站,你了解多少?》《老北站,一大代表从这里悄悄转移去嘉兴》《老北站弄堂深处的秘密印刷机关协盛印刷所》《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攻克北站就是取得全面胜利》《沪上女师第一校,倾家兴教有凌公》等视频。

关于低俗文化的例子?

1.什么是低俗文化?

低俗文化是指在利益的驱动下,利用人性中难以抗拒的脆弱之处进行攻击,可以使人沉迷于一种意志消沉的状态而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无丝毫助益的“文化”内容。

2.低俗文化对社会危害和公共安全影响严重。

3.低俗文化违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先进的思想文化理念,有悖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像余某人等的烂作。

看看下面这首所谓“名诗”:

《雪天》

雪天

我们

一起去尿尿

尿了一条线

尿了一个

谁写的呀?!这也能被称为诗?这叫什么诗啊!这是中国文坛的奇耻大辱!

居然还有人说它是大师之作、奇诗名作,这样的怪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科技文化发展繁荣的当下,难道不值得我们反省、警醒吗?

关于“文化偏见”的例子?

中国威胁论就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偏见。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于上世纪提出“文明冲突论”,其中“世界冲突的根源在于文明的差异”的观点一直饱受争议。“400年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研究了中国‘4000年的历史’和长达30年的调研后,在其晚年完成的《中国札记》里得出了非常重要的结论:中国人真的没有要扩张国界、企图侵略远方的野心”,余秋雨表示在今天重提利玛窦,在于破除定式和想象所带来的对于中国的误读。他认为,在今天和未来可能发生冲突的不是文明与文明之间,而是文明与野蛮之间。

关于共享文化的例子?

共享文化的例子

《国家宝藏》这一节目的播出,一件件身藏博物馆的宝藏与文物,揭开神秘的面纱,接受公众的检阅,让公众在物共享中了解古老东方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历史与艺术。

各大博物馆的开放过去只有少数人可以欣赏的佳作与艺术品,成为了寻常百姓也可以享受艺术的大餐。

关于乡土文化的句子或例子?

乡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源头。乡愁,是少年离家的思念。乡恋,是老年回家的情怀!

关于中日文化交融的例子,谢谢?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中日关系源远流长,中日文化相互交融,彼此影响。实事求是地说,100多年中,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在各方面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 维新变法后,很多日文名词进入中国:取缔、手续、积极、具体、目的、权利、义务、第三者、场合、部、代表、野蛮、发起、派出所、警察、检察官、写真……俯拾皆是。

这一度引起一些人的不安,张之洞在一份文件上批示不要使用新名词,辜鸿铭告诉他:不要使用新名词中的“名词”二字,便是一个新名词,来自日本。

二, 民国建立前十五年间,共有956本日文书被译成汉文,同一时间内,汉译日只有16本。民国成立后十五年间,日译汉1759本。大量译书尤其是教科书,对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可想而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白话文运动,其前身“文言合一”运动源于明治日本。

中国的新小说、新诗、新戏剧,都受益于日本文学的启迪。郁达夫的《沉沦》,看得出日本私小说的印痕,周作人的散文明显带有日本茶道的形式之美,鲁迅的杂文里总有一个黑瘦的影子,那就是藤野先生。

三, 1896年起,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入日本学习,仅1906年就有8600人,是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留学运动。

章太炎、陈天华、邹容、黄兴、蔡锷、宋教仁、蒋介石、李叔同、胡风、田汉、夏衍……辛亥革命的先驱,国民党绝大部分元老,共产党创始人“南陈北李”,三分之一的中共一大代表,都在其列。有学者将甲午战争之后的中日关系称为“黄金十年”。

四,体制改革和社会改良也以日本为楷模。明治维新使日本“脱亚入欧”,跻身世界强国,为中国树立了极佳榜样。戊戌变法中光绪颁布的改革诏令,大部分从《日本变政考》中照搬过来。

五,中国的革命也从日本起步。孙中山足迹遍及世界强国,最终选择以日本为革命大本营。他将日本看作中国的天然盟友,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到横滨,便剪掉辫子,穿上西服,蓄起小胡子,此后终身都是日本人打扮,著名的中山装就是从日式学生装演变而来。

以上是不坏的方面,再来看看另一面。

一,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并制造“旅顺大屠杀”,四天三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后,死难者约2万人。次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台湾等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

日本的轻易得手还掀起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战,中国赔偿日本2亿3千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日本四年半财政收入!日军还掠夺大量船只、兵器、机器、粮食等,价值亦达1亿两。这些大大加重了中国的财政负担,日本则藉此加速发展军国主义,为后来更大规模侵华战争奠定基础。

二,1900年,日本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力先锋。此战,日本除血腥杀戮外,还从京津掠走白银五百万两,将清宫内珍宝洗劫一空,之后又攫取赔款白银3000万两。

三,1914年8月,日本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半岛。1915年1月提出“二十一条”,5月25日签字。“二十一条”就是要将中国的政治、军事、财政及领土完全置于控制之下,把整个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

四,1928年,出兵制造了“济南惨案”,中国官民被焚杀死亡者17000余人,受伤2000余人,被俘5000余人。

五,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了柳条湖事件,并突然向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此为九一八事变。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陷。

六,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暴行罄竹难书。南京大屠杀一案,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烧毁南京三分之一房屋。至1945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财产损失5000亿美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于中国文化,日本一直奉行“拿来主义”,中国也毫不悭吝。

我们无法忘记中日两国延续千年的友好交往,也无法忘记甲午战争后日本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关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保护的例子?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广大农村也是孕育和传承乡土文化的根源。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而且保护始终是第一位的。

例如北京的庙会就是盛行已久且保护很好的一种乡土文化,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也在不断地衍生出新的形式。

中国文化中关于沟通的例子?

例子

墨子有个得意门生叫耕柱,但他总是被墨子批评,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满的情绪,但他并没有消极抵触学习,而是在放学后找墨子沟通。墨子告诉他,正因为他是一块可塑之材,所以才会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他。墨子听后,放下了心中的不满,认真求学。

关于维果斯基文化历史理论的例子?

维果斯基(1896-1934)是前苏联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与言语、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斯基的思想,独树一帜,不仅被俄国,而且被西方心理学界所推崇。    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在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主张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制约,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他主要探讨了发展心理和教育心理,全面论述了思维与语言,儿童的学习、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制度文化的例子?

典型的例子就是八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

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人将其在企业创业阶段关于经营理念、基本假设等达成的共识用于教育新成员,并在此过程中将全体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方式进行整合成统一的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