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十事指的是什么呢?

著名的惠施十事指的是什么呢?

惠施十事

惠施是合纵的组织人,也是个智慧非常高深的人,他善于明事物和对问题产生辩论。在当时他总是出使各国访问,这也导致了他在各国之间的声望与日俱增。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但是他的意见并没有被采纳,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么一位有智慧的人留下了些什么著作呢?著名的惠施十事指的是什么呢?

著名的惠施十事指的是什么呢?

惠施画像

一是至大无外,谓之大一;二是无厚不可积也,其可千里;三是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四是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五是大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六是南方无穷而有穷;七是今日适越而昔来;八是连环可解也;九是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十是泛爱万物,天下一体也。这十事说的都是什么意思呢?

《历物十事》是留下来的很少的惠施的作品中的一个,这十个是单独的命题了。不仅弄不清当时的背景,而且还没有辩证过程也没有辩证方法,后人只能多加猜测,自己归类分别其中的东西。要想探寻事物的大小,就要先摸清宇宙的原理才行。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一定的,在数量上的测量,是不可行的。而在第三条中也阐述了自己认为人人平等的思想主张,天与地卑,否定了人生下来就是有贵贱之分的说法。

其中最出名的还是他的大同小异论,因为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就是绝对的,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任何事物都是在时时刻刻变化的,没有固定的形态,就不能给一个东西下绝对的定论。还有惠施的“泛爱”思想,影响颇深,因为这个说法包容的很大,而且天地万物尽在其中。

惠施之谋

惠施在世时与邓析、公孙龙一样,也是名家的重要代表性人物。惠施是名家中著名的“合同异”派代表人物,而且同时他也是战国政治舞台上重要的一员,他也是合纵的组织人。所以惠施在那个时代的各个国家中全部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其中著名的庄子和他是著名的知音之交。惠施主要是擅长辩论,他的谋略和脑筋转的是非常快的,那么关于他的谋略有着什么故事呢?

著名的惠施十事指的是什么呢?

惠施画像

在战国时期,张仪是很有名的,他是魏王非常看重的朝臣。在一次朝堂上,张仪就向魏王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魏王能够联合秦、韩两国,在三国联合之后一起去进攻齐、楚两国,这件事情上面惠施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主张的建议则是与齐、楚联合共好。二人在辩论中争执不下,因为两人就有着自己的看法,依旧各执己见,最后魏王只好听取群臣意见,但没想到的是群臣都附和张仪。魏王最后只能不采纳惠施的计谋转而采用张仪的主张,结果可想而知,是失败的,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在自己没主意的时候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惠施是个在各国都威望很高的人,所以他为外交事务经常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出访,他曾经还为魏国制订过法律。惠施的学问自然是很渊博的,魏王也经常听惠施讲学,惠施非常愿意为魏王效力,他也是个非常衷心的臣子。大家都知道庄子和惠施的交情是非常深厚的,而且两人常常在一起辩论和探讨问题,但是有一次,惠施在梁国正在做国相的时候,庄子就按照惯例前去看望他。这其中有个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居心叵测,说庄子来到梁国根本就是为了取代他的国相的地位的。惠施听了这个话很慌张,就全城搜捕了很久,最后庄子来到惠施面前对他说道:“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有一次鹓鶵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在旅途中它不吃不甜的果子,不喝不甜的水,在此时鹞鹰捡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而正好此时鹓鶵从这里飞过,鹞鹰就仰头看着它,从喉咙里发出‘喝’的怒斥声,说出了一句话,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这说明了庄子根本就不屑于惠施的相国之位。

惠施的主要明辨思想

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大政治家,他曾经为魏国制定过法律。他的威望在当时各国之间还是很强的,当时魏王总是派他出使各国,他也走遍了各国,思想上也吸取了很多不同的建议。但是他主张的和齐国、楚国联合,但是魏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就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楚国。在回到楚国之后,惠施也是十分好吸取思想上面的知识,那么惠施的主要明辨思想是什么呢?

著名的惠施十事指的是什么呢?

惠施和庄子

惠施继承的邓析的“明辨之学”,他的观点是自己的,叫做“合同异”。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东西,可以算的上是对立和统一的。这些面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因为在任何事情上,都会有着对立的一面,而惠施的眼光就从对立的一面跳到了一样的一面。这是对立又统一的世界,许多的对立面中总会有着相同的地方。他的这些看法在中国古代的逻辑界中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他的看法跳脱出了事物都是有不变性的看法,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这个世界。

惠施的“历物十事”就有着这些东西的看法和思想,事物有着相同的点也有着不同的点。他敏捷的思维也为后世人留下了一些物质上的宝藏,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寻相同的点,以及事物的大小也是有小同和大同之分的。这些看法都是惠施领悟到的,他既否定了不变的思想,同时也支持了在不变中找寻变化的思想。

惠施的大葫芦

惠施是战国时期中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而且他还算的上是名家学派的主要代表性人物和开山鼻祖,惠施的学问很是高深,魏王经常听惠施讲学,而且魏王重用惠子,惠子也非常效力于魏王。惠施在魏期间的突出政绩,在各个国家之间都享有很高的地位,然而惠施的政治生涯主要都在魏国。那么这么重要的人物中发生的故事也是很有趣的吧?惠施的大葫芦是什么东西呢?

著名的惠施十事指的是什么呢?

施惠的大葫芦

庄子和惠施的关系非常要好,可以称的上是知音又可以说是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相约去外面游玩,看见了有个院子里面有户人家,在这户人家中挂了非常的小葫芦。这些葫芦形态各异,看起来非常的可爱。在这群葫芦中有几个非常大的葫芦,悬挂在藤条的中间。庄子就对惠子说到:“这么大的葫芦,如果能够做成容器的话肯定能够盛很多的东西进去吧。”惠子听到了之后就对庄子说到:“这些大葫芦算什么,又一次魏王赠送给了我一些葫芦种子,我将它们种植在后院,现在长大了之后,每个葫芦的容量都有五十斗呢。”庄子提出想见识见识这么大的葫芦。惠子回答说:“我想过把葫芦用来盛水和装东西,但是都不行,我觉得留着没有什么用处,就将它们全部都打碎了。”

庄子听到惠子如此的浪费,就对惠子说:“从前有一户人家,世世代代都从事着为别人洗衣服的事业,他们家有着一种祖传的药膏,这种药膏擦了之后手就不会皲裂了。他们家就可以靠着这个药膏一年四季的为别人洗衣服了,这个药膏被一位商人知道了,他提出花费100金买这个药膏,后来商人得到配方之后,立马将药房献给了吴王,从而受到了封地的赏赐。你这些葫芦为什么不可以留下来作为腰舟,在水中就有用处了呢?你只是将葫芦的用处局限于用它来装东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