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作者:葛剑雄


第二节 从入关到平定台湾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三月,李自成军进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明亡。明驻守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与清军一起,击败李自成军。五月,李自成军撤退,清军占领北京。九月,福临(清世祖)到达北京,十月即皇帝位,北京成为清朝的首都。清军分路进攻明朝残余政权和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政权:清军南下后,于顺治二年攻克扬州,渡长江,南京降,明福王(弘光帝)被俘。同年正月清军攻破潼关,入西安,李自成军节节败退,经商州、襄阳、武昌,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杀。顺治三年,清军攻入浙东,明鲁王逃亡入海。清军入闽,明唐王(隆武帝)被俘。十二月破广州,明绍武帝自杀。清兵入四川,张献忠在西清时期形势图充凤凰山中箭身亡。此后,明桂王(永历帝)与张献忠旧部、李自成余部在南方和西南抗清,张煌言、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但抵不住清军的攻势,到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明永历帝逃往缅甸。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

  清时期的形势图【点击查看大图】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军攻入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shuang爽〕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从此,长期由当地人民自治的台湾岛由大陆政权设置了正式政区。

  早在元朝,已在台湾附近的澎湖岛设置了巡检司,负责这一带的海防和治安。但明朝初年将澎湖列岛的居民撤往大陆,并撤销了行政机构,所以澎湖逐渐成了以日本人为主的倭寇的根据地,福建、广东沿海的“海寇”也在澎湖、台湾一带活动。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明朝一度收复了澎湖,并重新设置行政机构,但不久又撤销了。尽管如此,明朝对澎湖列岛的管辖一直没有放弃。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荷兰人占领澎湖岛,明朝立即派兵将侵略者赶走。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荷兰人第二次占领澎湖,到天启四年明军又将他们赶走,并长期驻守,直到明末。

  台湾岛与大陆的联系一向非常密切,在明代已有不少大陆人移居台湾,从嘉靖开始,大陆的“海寇”林道乾、颜思齐、郑芝龙(郑成功之父)等先后在台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明朝虽然没有在岛上设立行政区,但明军在追剿“海寇”时不止一次进入台湾,并一直将台湾及附近海面列为军事防区。荷兰人第二次被从澎湖驱逐后,就转入台湾,侵占了台南一带。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人侵占了台北一带。当时,郑芝龙在台湾中部的北港一带建有政权,本地的部族大多由自己的首领治理。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趁郑芝龙的活动转向大陆之机,荷兰侵略者独占了台湾。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在大陆抗清不利,决定改以台湾为基地,因此从厦门出兵,驱逐荷兰侵略者。次年初,荷兰侵略者投降后退出,郑成功与子郑经在台湾和澎湖设置了三个安抚司和下属的府、州,建立了继续忠于明朝的地方政权,直到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
(看历史网 www.80065.cn)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