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制 作者:黄水华


第一节 隋朝兵制

  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自立,建立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从而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400年十五大分裂,重新统一了中国。隋炀帝杨广即位后,骄奢淫逸,大兴土木,穷兵黩武,引起阶级矛盾的激化。公元618年,隋朝在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很快覆灭,代之而起的是李唐王朝。

  隋朝建国虽短,但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进行的一些改革,却给唐代甚至以后各代都带来了深刻影响。隋文帝杨坚在建国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建立了三省六部制①,实行科举制度,军事上则对北周的府兵制加以改革,从而使这一制度更趋完善。

  (1)隋初府兵制概况

  隋初府兵制,沿袭北周制度,从强壮的农民中挑选士兵,免除他本身的徭役,平时从事生产,农闲时则从事军事训练。无论平时战时,都由各级军官督率,而且单立军籍。隋初规定,18岁以上为丁,60岁以上为老。服役从成丁开始,至老始免。役龄内的府兵,轮番服现役。未服现役的府兵,由管理军户的军场场主或乡团团主管理,平时定期集中训练,有事则应召从军出征。开皇三年服役的年龄又改为21岁,推迟三年。

  杨坚取代北周之初,为维持稳定,一切制度都未作变动,但为了更好地控制军队,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一,恢复旧姓。将西魏宇文泰为相时赐给军官和兵士的鲜卑姓全部恢复为本姓,杨坚自己也废用普六茹氏,恢复杨姓。这一措施的本质在于清除私兵和部族兵的痕迹,提高汉族地位。其二,利用宗族。杨坚代周前后,杨氏宗族组成宗室兵3000人,由杨希尚率领,扼守潼关,抵御北周将领尉迟迥。杨坚将这支队伍命名为“宗团骠骑”。其三,整顿乡兵。隋灭陈之前,在原北齐统治区和与陈接壤地域出现过不少乡兵组织,杨坚曾对其进行整顿和利用。如寄居广陵(今扬州)的来护儿领有乡兵,杨坚授以大都督衔,使之参与灭陈之战,并立有战功。陈灭后,江南大地主起兵作乱,杨坚利用庐江陈棱,准其开府,领乡兵,会同其父陈岘〔xian现〕为隋平叛,后官至骠骑将军。

  (2)府兵编入民户的重大改革

  开皇十一年(公元590年),全国统一刚刚完成,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隋文帝杨坚发布诏令:“魏末丧乱,军人权置坊府,南征北伐,居处无定,家无完堵,地罕包桑,朕甚愍〔min敏〕之。可悉属州县垦田,籍帐一与民同。军府统领,宜依旧式。罢山东、河南及北方缘边之地新置军府。”对兵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这一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把军户编入民户。在此之前的府兵,家属随营居住,频繁的战争使府兵家庭难以安定下来,生产不能正常进行,生活非常困难。军户编入民户后,改属州县管理,可依均田令受田,家属也得到解放,即使士兵上番,家属也可和一般民户一样从事生产。军户不再存在,但军人军籍依旧,与军府的关系也没有改变。无论在役、在军或在家,凡属军役范围内的事,都归军府管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变兵民分离为兵民合一。从此,魏晋以来形成的世兵制开始为普遍征发(在兵府内)所代替。

  隋朝这种兵民合一的制度,与它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②是联系在一起的。隋朝规定,一夫受田百亩,20亩为永业田,归受田者所有;80亩为露田,死后交给国家。妇女和奴婢受露田40亩,丁牛一头受田60亩。一夫一妇(一床)年交租粟三石,绢三丈。丁男每年服兵役一个月,服役时的衣粮装备由个人负责。丁男服役期间,租调全免。由此可见,隋府兵制的基础是它的均田制。

  (3)府兵的指挥系统

  隋朝的军权集中在中央,军队由皇帝亲自统帅。尚书省内的兵部是皇帝在军事方面的办事机构。兵部设尚书一人,下设兵部侍郎、职方侍郎、驾部侍郎、库部侍郎等,分管军队事务。

  全国设12卫府,分统全国军队,其中既包括禁卫军,也包括分布在各地的军府。各卫府的最高长官为大将军,直接听命于皇帝。各卫府大将军以下,设将军二人,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等曹参军各一人。这12卫府是: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府、左右领军府、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左右卫是皇帝的内卫,负责宫廷禁卫。左右武卫主要负责宫廷外禁卫。左右武侯主要负责皇帝护从,担任前卫、后卫、昼夜巡查等。左右领军府负责12军的籍帐、差科、辞讼等事。左右领左右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供御兵仗。左右监门府负责宫殿门禁、警卫。各府下辖若干军府(骠骑府和车骑府,长官为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军府的军士称侍官。除12卫府外,还有东宫十率③。

  府兵的这种编组,把12卫府兵力统一在禁卫军系统内,使皇帝能更集中地控制兵权。另外,禁卫军中又有内卫和外卫之分。服内卫的称内军,服外卫的称外军。左右卫所属亲卫、勋卫、翊卫三卫所属各骠骑府、车骑府,都是内军;12卫府所属的其他骠骑府、车骑府为外军。皇帝利用内、外军,互相牵制。

  骠骑府受大将军(正三品)直接指挥。骠骑将军(正四品)下辖车骑将军(正五品)、大都督(正六品)、帅都督(从六品)、都督(正七品)。和北周相比,主帅的品级降低了(北周大将军为正九命,相当于隋正一品),而人数却从北周的八个柱国大将军增加到12个卫府大将军,军权有所分散,而皇帝却更便于集中军权。

  府兵不服役时,归军府所在地保、闾、族、里、党等各级组织管辖。

  在加强中央军的同时,隋文帝对地方部队也作了整顿。隋在边境及内地重要的州设总管,负责该地区的军事。隋文帝时期,设总管的共52个,计为:延、庆、原、夏、灵、云、丰、秦、兰、廓、凉、金、叠、岷、宕、扶、利、会、遂、信、益、泸、洛、西防、晋、隰〔xi习〕、代、朔、并、幽、玄、营、青、徐、扬、寿、蓟、吴、杭、洪、广、循、桂、崖、荆、襄、安、黄、江、潭、永。此后时有变更。

  隋初将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以便于控制和推行府兵制。隋炀帝杨广改为郡县两级制,在郡设都尉、副都尉,掌一郡兵马。

  (4)隋炀帝对府兵制的再次改革

  隋炀帝即位后,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对12卫府进行改革。左右卫改为左右翊卫,左右领军改为左右屯卫,左右武侯改为左右侯卫,左右领左右府改为左右备身府,左右武卫、左右监门卫名称依旧,另外增置左右骁卫和左右御卫,共16卫府(其中左右备身、左右监门不领府兵)。各府原辖的骠骑府、车骑府改为鹰扬府,并在府前冠以该府所在地名。改骠骑将军为鹰扬郎将,车骑将军为鹰扬副郎将,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等。改左右卫三卫(亲卫、勋卫、翊卫)为三侍。为了使农民乐于服役,又给12卫府军士冠以荣誉称号。左右翊卫军士为“骁骑”,左右骁卫军士为“豹骑”,左右武卫军士为“熊渠”,左右屯卫军士名“羽林”,左右御卫军士名“射声”,左右侯卫军士名“佽〔ci次〕飞”,并改府兵的侍官称号,总称为卫士。

  东宫十率也有调整。左右卫率改为左右侍率,左右宗卫率改为左右武侍率,左右虞侯开府改为左右虞侯率,左右监门率改为宫门将,左右内率依旧。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置左右雄武府,隶属于左右备身府,招募百姓为“骁果”。这个府不领府兵,但仍属皇帝禁卫,而且在所有皇帝禁卫军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就是利用骁果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杨广的。

  由于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断扩充军队,增置军府,使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正常的兵役制度也无法实行,当时的情况据史书记载是扫地为兵,丁男不够役使,又转而役使妇人。所以在隋炀帝统治的最后几年,府兵制实际上遭到了破坏。

  (5)隋军战时编制体制

  隋军在大的军事行动中,由皇帝指派的行军元帅为最高指挥官,负责一个地区的指挥官为总管。灭陈之战中,曾以杨广、杨素并为行军元帅,并以杨广为淮南道行台尚书令的名义统一指挥全盘军事。史书记载隋灭陈大军“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杨广)节度,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的盛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军队的编组情况。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进攻高丽,杨广率百万大军亲征。当时的编制情况是:全军分左右各12军,凡113万,“每军大将、亚将各一人,骑兵四十队,队百人,十队为团;步卒八十队,分为四团,团各有偏将一人;其铠胄、缨拂、旗幡每团异色;受降使者一人,承诏慰抚,不受大将节制;其辎重散兵等亦为四团,使步卒挟之而行;进止立营,皆有次序仪法。”(《资治通鉴》卷一八一,大业八年)从上述记载可知,步兵和骑兵编制不完全一样。骑兵是10队为一团,步兵是20队为一团。

  注释:

  ①三省六部:三省是尚书、门下、内史(后改中书)三省,六部是尚书省设立的吏、礼、兵、都官(后改为刑)、度支、工六部。三省同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②租庸调制:租庸调,租指交纳粮食,调指交纳布帛,庸指以布帛代替徭役。

  ③东宫十率:东宫十率,隋文帝为保护太子而设置的军事机构,包括左右卫率、左右宗卫率、左右虞侯开府、左右内率、左右监门率。隋炀帝时略有调整。
(看历史网 www.80065.cn)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