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为何在二战前爆发 苏芬战争产生的原因 苏芬战争狙击手

苏芬战争为何在二战前爆发

苏芬战争发生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3日之间,这个时候德国已经入侵波兰,苏联与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有全面爆发。苏芬战争为何在二战前爆发?具体原因有二。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为何在二战前爆发?首先要说的原因是苏联当时的处境。苏联在1917年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充满了仇视。苏联在当时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对自身的安全非常的担忧,总是感觉到自己不是很安全,于是积极的进行备战,希望将自己的安全级别得到提高,而苏联提高自己安全级别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东方防线,要用土地换安全。于是向芬兰提出了割让领土给自己,并且租借汉科半岛30年的要求,作为对芬兰的补偿,苏联将自己两倍于芬兰割让领土的奥涅加湖西北的土地让给芬兰,但是这一要求在苏芬双方多次谈判之后,遭到了芬兰的拒绝,于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苏联不得不发动战争,希望通过战争达到让芬兰同意苏联的要求的目的。于是苏芬战争在二战前爆发了。

再者,苏联当时对战争的形势盲目的乐观,错误的估计了芬兰的抵御能力,认为芬兰那样一个小国,在苏联的战争威胁之下,很快就会投降,答应苏联的要求,即使是进入战争,也可以做到短时间内快速的解决掉芬兰。而实际上情况完全出乎苏联的预料,战争持续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正是因为苏联的盲目乐观,所以使得苏芬战争在二战之前爆发了。

苏芬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

苏芬战争是一场发生在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和资本主义小国芬兰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虽然苏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逼迫芬兰答应了战前苏联提出的要求,将大片的领土无条件的割让给了苏联,但是苏联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芬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苏芬战争是在1939年11月30日爆发的。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苏联为了建立自己的东方防线,向芬兰提出了割让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领土给苏联,并且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军事基地的要求。作为对芬兰的补偿,苏联将奥涅加湖西北2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但是芬兰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拒绝了苏联的要求,这使得苏联建立东方防线的计划无法实现,于是苏联决定通过战争逼迫芬兰同意自己的要求。

其实在战争还没有开始的时候,苏联红军总参谋部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拟定了一个作战方案,这个方案较客观地考虑了芬军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对战争做出了正确的估计,认为战争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个方案不符合斯大林的心思,于是苏联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担任了前线总指挥,做出一份在几周内拿下芬兰的作战计划。由于苏联对战争的盲目乐观,使得苏联在不利于自己的气候条件下,在不利于自己的地形下,挑起了战争。

苏芬战争在什么时候爆发?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开始进攻芬兰,战争正式爆发。

苏芬战争最后谁赢了

苏芬战争是一场争议较大、影响较广,作战双方都付出了一定代价的战争,又称为冬季战争。二战期间,此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那么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呢?这场小国对抗大国的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

苏芬战争旧照

苏芬战争旧照

此战结果是芬兰战败,苏联险胜。芬兰虽然被迫接受苏联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苏联红军的力量,而且使苏联失去了国际舆论的支持。虽然芬兰人员不足,武器弹药不够,但是军队训练有素,尤其是空军部队,基本功训练扎实,平时与国际接轨,训练有素,击打力较强。对比而言,苏联红军大大的暴露出其弱势和不足,缺点全部体现出来。苏芬战争带来的影响十分重大,无论最终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带来的结果都会影响当时的欧洲战局。芬兰处于中间,左德国,右苏联,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芬兰成为二战欧洲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苏芬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磨难,极大的促使芬兰的反苏情绪高涨,国内已无力举办奥运会,第十二届奥运会准备工作都被迫中断,芬兰提出放弃。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苏联取胜,间接的影响了二战期间欧洲的格局,处于中立状态的芬兰有了立场,后期的亲德行为,也是这场战争结束后双方持续作战的缘由之一。不过,由于苏联抢夺了易守难攻的芬兰汉科半岛,也间接阻止了德国进军苏联,促使了二战苏联的胜利。


苏芬战争狙击手

苏芬战争是一场异常残酷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据说苏军有70万人伤亡,战争发生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3日之间,正好是当地的冬季,寒冷的战场上,覆盖着皑皑白雪,无论是地形还是气候对于苏军的机动化部队都非常不利,而对芬兰游击战特别有利。芬苏战争狙击手说的就是芬兰人民游击战中百发百中的狙击手的故事。

苏芬战争狙击手

苏芬战争狙击手

苏芬战争发生在芬兰境内,当地的地理环境不利于苏军的大规模作战,特别有利于小部队的游击战,于是芬兰人民对苏军展开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芬兰狙击手就是游击战中的一支非常出名的小分队。这支小分队的首领就是世界最高猎杀记录505次成功猎杀的保持者SimoHayha。这支由狙击手组成的小分队中每个人都是优秀的狙击手。他们穿着像雪一样白的隐蔽服,带着自己的狙击枪,神出鬼没,到处猎杀苏军士兵。苏军士兵给这些人起了一个名字,叫做“白色死神”。狙击小分队组成滑雪队,大多数人都是当地的猎人,对战场上的地理环境非常的熟悉,他们依靠雪橇在大雪封路的战场上来去如飞,到处猎杀穿着厚厚的棕色衣服,在雪地上艰难行进的苏军士兵,给战场之上的苏军士兵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这些狙击手在所有可能的时间和地点猎杀苏军,在战场上苏军一露头就被击毙,在休息的篝火旁,疲惫饥饿的苏军士兵吃着东西就会被突然击毙。总而言之,这支有着“白色死神”之称的苏芬战争狙击手让苏军闻风丧胆。而SimoHayha因为在战场上的杰出表现,被芬兰人民称为“民族英雄”。

苏芬战争产生的原因

苏芬战争在1939年末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发生的,战争起因是当时的苏联武装入侵芬兰。苏芬战争历时三个多月,虽然此战苏联获胜,但苏联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么苏芬战争背景是什么呢?

斯大林旧照

斯大林旧照

苏芬战争背景复杂,芬兰于17世纪初被沙皇俄国收为附属国。十月革命之后芬兰政府宣布独立,从此之后苏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淡,苏联支持的芬兰起义者被芬兰政府消灭。芬兰距离苏联首都特别近,斯大林担心德国会以芬兰为跳板进攻苏联,所以苏芬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1934年后确定此条约十年内有效。1938年苏芬再次进行谈判,目的是希望能够一起对抗德国,但长达一年的谈判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但此时的欧洲形势已经不容乐观。

1939年8月末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此条约中秘密对东欧的国家进行分割,芬兰在条约中被划给苏联,同年9月初苏德合围波兰并进行了分割。与此同时苏芬之间再次交涉,苏联在谈判中提出的条件被芬兰当场拒绝,同年11月芬兰提出相对利益较少的条件但苏联拒绝接受。随后苏联制造战争、废除条约使苏芬之间的关系完全恶化。1939年苏联开始进攻芬兰,由于芬兰人民顽强的反抗,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40年。在这场战争中苏芬皆有损失,芬兰失去部分国土,而苏联失去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以上便是关于苏芬战争背景的介绍。

对苏芬战争的评价

苏芬战争是一场发生在芬兰境内的战争,苏军主动发起对芬兰的进攻,目的在于以武力逼迫芬兰政府同意苏联提出的以领土换和平的主张。苏芬战争发生在冬季,苏军在高寒地区在不熟悉的地形下与芬兰人展开了战斗,因为对战争形势的盲目的乐观,导致了苏军虽然最终获得了战争胜利,但是却付出了惨重代价。对苏芬战争评价有三。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评价一:苏芬战争苏联军队损失惨重,这种损失惨重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苏军对战争的估计盲目乐观造成的。苏军一开始的时候曾经对战争的形势作出正确的估计,但是这种估计得到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否定,于是斯大林任用了对战争形势盲目乐观的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作为苏军的指挥者,由于指挥上的不利,加上仓促出兵,准备不足造成了苏军付出了惨重代价。

苏芬战争评价二:苏联对芬兰的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对于芬兰人民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芬兰人民坚决的予以抵抗,造成苏军伤亡惨重。战争结束之后,苏联毫不留情的割走了芬兰1/10的国土,这激起了芬兰人民的反苏情绪,一年之后,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芬兰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德国的战队,成为了与苏联作战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