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北伐简介资料 以及战争的结果

隆兴北伐简介

隆兴北伐是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开始的南宋北伐大金的战争,因为发生在隆兴年间所以称为隆兴北伐,隆兴北伐一开始的时候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由于带兵的将领之间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演变成为在战场之上的意气用事,使得隆兴北伐的形势大变,从此之后开始战败,最终不得不与大金和议。下面做一下隆兴北伐简介。

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

宋高宗于1162年退位,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皇太子赵玮,赵玮就是宋孝宗,宋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极力的想要恢复宋朝原来的领土,所以宋孝宗继位之后的第二个月就给岳飞平反了,并且对秦桧造就的其他冤案也予以了一一的平反。在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宋孝宗就开始了恢复宋朝疆土的北伐战争。

隆兴元年(1163)四月,宋孝宗下达了让张俊等将领率领南宋军队进行北伐的命令,隆兴北伐正式的开始了。张浚在接到命令之后,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领攻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统率攻取虹县。李显忠的灵璧很快就攻了下来,但是邵宏渊的虹县却久攻不下,后来李显忠让灵璧的俘虏前去劝降虹县守军,虹县守军投降,但是邵宏渊却因此开始嫉恨李显忠,从此邵宏渊开始了与李显忠的明争暗斗,两位将领的不和最终导致了宋军在战场之上的失利。最终在宿州被金军大败,因为宿州古称符离,所以历史上将宋军在宿州的大败成为“符离之溃”。

符离之溃使得宋孝宗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宋朝的官职变动异常频繁,一开始因为金要价太高,和议没有达成,金采取以战迫和,战场之上宋军再次失利,不得不与金再次和议,最终达成了隆兴和议,双方各有让步,双方罢兵。

隆兴北伐的结果

隆兴北伐是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第一年,也就是隆兴元年,即1163年,战争的双方是南宋军队和大金军队,这场战争是南宋为数不多的主动发兵的一次战争,宋孝宗是南宋最想有所作为,最想恢复宋朝原来的国土的一位皇帝,但是由于南宋的军队不争气,最终只能是与大金进行议和,达成了隆兴和议。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隆兴北伐的结果。

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一开始的时候取得了不少的胜利,收复了不少的土地,但是后来由于领军将领的矛盾,使得南宋的军队失去了本来就不是很强大的战斗力,造成了“符离之溃”,宋军大败,符离之溃对宋孝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得宋孝宗在战还是和之间摇摆不定,前线的战败也导致了宋朝宰相的频繁变动,由于大金要价太高,使得第一次和议破裂,于是南宋军队与金军再次投入战斗,但是南宋的军队实在是不争气,在战场之上频频败北,使得大金的以战迫和的目的最终得以实现,战场上的失利使得宋孝宗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于是宋军最终达成了隆兴和议,隆兴和议中宋金各自在第一次和议的基础上做出了让步,和议规定:宋金世为叔侄之国,“岁贡”改为“岁币”,银绢各为二十万两匹,南宋放弃所占海、泗、唐、邓、商、秦六州,双方疆界恢复绍兴和议时原状;双方交换战俘,叛逃者不在其内。

通过隆兴北伐的结果可以看出作为南宋最高统治者的宋孝宗是一位与自己的父亲宋高宗截然不同的君主,但是鉴于南宋用人不当造成了最终的败北,不得已接受了不利于自己的合约,实在是可悲可叹。

隆兴北伐的影响

隆兴北伐发生在宋孝宗继位之后的隆兴元年,是宋朝主动发起的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由于统治阶级用人不当,带兵的将领妒贤嫉能,在战场上不密切合作,而是拆伙伴的台,最终导致由胜转败,宋军的大败,导致宋孝宗不得不接受和谈,而大金以战迫和,最终宋朝不得已接受了不平等条约。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隆兴北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