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唐代郭元振介绍 郭元振是怎样的人

  郭元振,名震,字元振。早年十八岁中了进士,任四川通泉县县尉。在他任上,经常做一些不法勾当,甚至买卖人口,私铸钱币。当朝女皇武则天知道这事后,就把郭元振召到京城,打算处死他。然而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后,武则天发现他口若悬河,才华横溢,就把他留在京城,给了他一些官职当。

搜狗截图16年12月04日1014_68.jpg

  郭元振画像

  万岁通天元年,郭元振向武则天建议,并成功离间了吐蕃君臣之间的关系,导致吐蕃内乱,吐蕃大将论钦陵被杀,论钦陵的弟弟率其全部,归附大唐。

  久视、长安年间,吐蕃又多次出兵扰乱大唐边境,郭元振因参战有功,被提拔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面对突厥和吐蕃的侵扰,郭元振修筑了和戎城,设立了白亭军,控制了陇右一代的交通要道,把唐朝在西北的版图扩展了一千多里,从根本上解决了吐蕃和突厥族的侵扰。同时在凉州边境推行了屯田制,极大程度上维护了该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景龙年间,阙啜忠节和娑葛发生矛盾,朝廷企图利用阙啜忠节的势力,联合大唐在西北的安西军一起攻打娑葛。郭元振得知此事后,赶紧向朝廷上表,认为如果引吐蕃进入西北地区,可能存在着对安西四镇的威胁。然而,朝廷对他的建议没有理睬,这反而得罪了当朝的宰相宗楚客。宗楚客认为他维护娑葛,是有不臣之心,打算将他置于死地。郭元振派他的儿子连夜赶往京城,向皇帝陈述事由,这才逃过了一劫。

  景云元年,唐睿宗李旦即位,调他入京担任官职。第二年,他在同中书门下省出任宰相,同时出任吏部尚书,不久改任兵部尚书。同一年,被罢相。两年后,再次出任宰相。

  随着中唐时期宫廷形势的风起云涌,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以太平公主为首的异党,郭元振亲自率兵保护唐睿宗,支持玄宗登基,因功进封为代国公。

  同年十月,唐玄宗在骊山讲武,郭元振突然出班奏事,让唐玄宗感到很扫兴,打算把他处死,幸亏许多大臣的劝谏,玄宗才免了他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不久之后,他重新被起用,但在赴任的途中忧郁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