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表现 日本历史货币危机

目录导航:

  1.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表现
  2. 日本圆形方孔钱怎么变成圆孔了
  3. 古代日本用什么做货币
  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事件描述
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表现

⑴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⑵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工业生产下降

⑶金融机构倒闭,银行坏账增加,金融系统信用等级评估下降

⑷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客观原因:

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的变化是日本此次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也是促使日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

主观原因:

㈠货币升值出现失误

1985 年,美、日、德、法、英 5 国财政部长共同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由此开始。日本的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业像海绵吸收水分一样大量吸收廉价外来资金,从 1986年到1989 年,日本的房价提高了两倍。但随着日元套利空间日益缩小,国际资本开始获利撤离,由外来资本推动的日本房产泡沫爆裂,房地产经济开始全面崩溃,日本 21 家主要银行宣告破产,产生 1100 亿美元的坏账。20世纪 80 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显而易见但政府没有采取措斲,

㈡财政政策失误

第一次是 1986-1987 年货币政策的过度扩张;第二次是1987-1988 年日本银行过久地坚持了超低利率政策;第三次是 1989-1990 年货币政策的突然收缩。

日本圆形方孔钱怎么变成圆孔了

回答如下:据我所了解,日本的圆形方孔钱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改元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使用的是以德川幕府为基础的江户时代的货币体系,其中包括了圆形方孔钱。这些钱币的特点是中间有一个圆孔,使其可以串起来使用。

然而,在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革,其中包括货币制度的改革。1871年,日本实行了新的货币法,废除了旧的钱币系统,采用了新的西方式货币。作为这一改革的一部分,圆形方孔钱被废除了。

之后,日本采用了圆形钱币,并在钱币上印刷了日本的君主的肖像。这些圆形钱币成为了日本的主要货币,直到现在仍在使用。所以,可以说日本的圆形方孔钱没有变成圆孔钱,而是被废除了,并被新的圆形钱币所取代。

日本圆形方孔钱,在1632年变成圆孔,主要是因为裁剪下来的圆孔可以直接用于军队的子弹的制造,而以前的材料还需要另外加工

古代日本用什么做货币

日本自中国宋朝起,主要货币是铜钱(宋钱、永乐钱等,特别是战国时期,从中国大量输入永乐钱,造成明朝的钱荒),同时还使用银判和金判(即一定重量的银币和金币),不过金币使用量比较少 日本本土出产金银,但由于其本身价值太高,而百姓平时需使用小面值的货币,所以主要以铜钱流通为主,金银主要是用在高价值货物等的交易。 备注:日本本土金银的储量很大,这点从大航海时代2上就有表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事件描述


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

爆发原因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

第一阶段

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

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

一个月后,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直到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