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怎么考中状元

张孝祥怎么考中状元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自从隋朝创建了科举制度以来,无数学子的理想就变成了有朝一日能够榜上有名,甚至是高中状元。状元是科举制度的最高头衔,要获得状元这个名号,必须要先后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才行。可见要考取状元有多么艰难,但是总有一些人,天赋异禀,而且读书刻苦努力,状元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比如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书法家张孝祥状元之名就来得就不是很困难。

张孝祥雕像

张孝祥雕像

能考中状元的人绝对有不一般的天赋,张孝祥自然也不会例外。据史书记载。他小的时候展现出了自己非一般的天赋,据说只要他读书读过一遍之后便不会再忘记,而且那时候他就可以写出一篇千余字的文章了,堪称天才儿童。在1147年即他十六岁的时候,他通过了乡试,迈出了考取状元的第一步。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就通过了会试,这离张孝祥状元之名已经十分接近了。

在1154年,张孝祥参加了殿试也叫做廷试,这是在大殿上由皇帝监考的最终考试。但是当朝的丞相秦桧为了确保他的苏子秦埙能够高中状元,在暗中做了手脚,他先是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而且事先把考题泄露给了秦埙。而张孝祥在考试的那天晚上喝酒喝多了,导致第二天头脑没有完全清醒。但是在这样不利的形势下,张孝祥最终以自己的发挥征服了监考的宋高宗,并被他亲自定为殿试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之名,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则只得到了第三名。

张孝祥状元之路看似出现了一点波折,但是最终还是以完美的结局收场,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真材实料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惧怕那些阴暗肮脏的手段。

揭秘张孝祥死因是什么

张孝祥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词人和书法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人士,他在朝廷做官的时候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同金国作战的请求,要知道当时以丞相秦桧为首的朝臣们大多是主张求和的。不仅如此,他还大胆上奏替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处死的著名将领岳飞伸冤,他的这一系列举动触怒了秦桧,秦桧曾经用卑劣的手段将他关进了监牢,如果不是不久之后秦桧就去世了,或许他可能就会死在牢房里了。而张孝祥最后的结局也是令人十分惋惜和震惊的。

张孝祥雕像

张孝祥雕像

张孝祥是一个具有杰出才华的人,同时他更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人。他一直期望自己能够在官场上做出一番政绩。他也确实在实践自己的雄心壮志。在抚州任职的时候,他曾经身先士卒,一个人和乱军对峙,最终成功地平定了叛乱,当地的老百姓都十分敬仰和感激他,在他离开抚州的时候,他们在街道两旁排成一行,目送他离开。在平江的时候,他大力惩治欺压百姓的奸商,收缴了他们的粮仓,在第二年饥荒的时候,把这些收缴的粮食用来救济灾民。在建康的时候,他一心治理水患,处理果断妥当,显示了自己卓越的才能和胆识。

虽然他做出了这么多的政绩,但是因为他始终坚持要向金国反击,夺回失去的土地而遭到了重重的打击,多次被贬官。这种情况下他也曾抗争国,但是拯救无济于事,于是他在1169主动请辞,自此便不在过问政事。或许是因为屡遭贬斥给他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打击,他在1170年返回芜湖的时候,得了急病,很快就去世了,仅仅活了三十八岁。

张孝祥这样一位为国为民竭尽全力的官员应该得到我们的敬重和缅怀,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榜样。

浣溪沙张孝祥作品怎么样

《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和书画家张孝祥所做的词。纵观全词,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句,却已经构成了一幅境界开阔幽静深邃的山水画面,显示出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和留恋。该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的时候,在从知潭州即现在的湖南长沙调往荆州即现今的湖北江陵并兼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在经过洞庭湖时所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