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萧山令血染长江与南京共存亡

在南京保卫战、南京大屠杀中有一个比唐生智更让人动容,我们知道最终唐生智还是走了,但只有他留下来与南京共存亡,一人身兼六职,最终殉国而死,他就是萧山令。

宪兵副司令萧山令

其实,当时的萧山令只是宪兵副司令,按理说,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他来守城,但在那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所有应该负起责任的人都选择了逃避,只有萧山令,这个身材不高的湖南汉子,选择了坚守。

萧山令的画像

萧山令的画像

除了宪兵副司令的身份,萧山令还被火线任命为首都警察厅长、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后来,南京市的市长马俊超也跑了,市长的位子也落到了萧山令的头上;再后来,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后也走了,萧山令又担负起了渡江总指挥的责任。

一人身兼六职,听起来很风光,但实际上却是无奈之举,让人心酸。

萧山令指挥断后

其实,萧山令不是没有走的机会,早在日军尚未破城的时候,他的一个部下,也是他的同乡好友陈辑川,就来找到他,劝他早点离开,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但萧山令却说:“受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党国,杀敌不力,无以对金陵老小,贪生怕死,俯首称奴,何脸见江东父老?我走了,南京的老百姓怎么办?”

萧山令的画像

萧山令的画像

这样的豪言壮语,其实唐生智也曾说过,但后来形势所逼也走了。但萧山令没有走。

几天后,陈辑川再次劝他离开,但萧山令仍然说:“守土为国是军人的职责,我应尽忠报国,笑卧沙场,死守南京,我意早决!”

直到最后撤退的命令下达,唐生智已经走了,萧山令仍然指挥将士们断后,让老百姓先走。部下为了让他先走,几次把他抬上筏子,他几次都跳了下来,继续回到岸上指挥。

这次撤退,因命令下达得太仓促,几十万人蜂拥到岸边,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甚至比一场战争还要更加复杂,更加困难。而且,日军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派出重兵前来围剿,数十万百姓血流成河,宛如人间地狱。

萧山令举枪殉国

萧山令看着这副惨状,两眼冒火,率领众将士跟日军血战了足足5个小时,半个长江都被染红了。然而,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萧山令的部下们已伤亡殆尽,自己也身受重伤。

萧山令将军的墓

萧山令将军的墓

为了避免被俘,萧山令朝天磕了三个头,然后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战后,蒋介石亲自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沉痛地说:“抗倭之战,能与城共存亡者,实以萧司令为巨擘。”

萧山令殉国的消息传到家乡后,他的妻子张惠兰也吐血而死,追随丈夫而去,家人将她的遗体,与丈夫的衣冠埋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