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杨修形象(2)

杨修出生于公元175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父亲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杨彪。杨修为人好学,有俊才,在建安年间的时候被举荐为孝廉。之后便开始担任曹操府的主簿。

在《新三国》中,杨修的出场均是与曹操之间所发生的事有关。他有着通透的心思,往往能够说中曹操的心中所想,这本是能说成“心有灵犀”,无奈曹操是一位有着极重的疑心病的人,不允许自己的手下比自己更加聪慧。

在《新三国》的第七十集中,定军山失守,刘备三军齐发汉中,与曹军陷入了胶着。在无奈之下,曹操便下达了“鸡肋”的口令。聪明通透的杨修猜透了曹操“鸡肋”口令的意图,便自己告知旁人收拾行装做好会许昌的准备。曹操知晓之后,大为恼怒,便将杨修斩杀了。这样一位聪慧通透的人就这样死在了曹操的命令中。而之后曹操确实如杨修所说的那样,撤兵回了许昌。

三国杨修是个怎样的人

杨修是东汉末年有名的人物,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功业,但是杨修的才华是毫无疑问的,就连曹操这样的人物都对他的能力非常满意,但是杨修也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人物,智商余额很多,情商欠费不少,最后被曹操给杀害。

杨修的画像

杨修的画像

杨修的身世背景非常雄厚,他是当时有名的大世家杨家的嫡子,或许说到杨家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其实杨家在三国时期的声望地位一点都不在“四世三公”的袁家之下,可以说也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杨家在当时的政治措施却是错误的,选择了从中央出发,所以没有像是袁家那样争夺天下占据了一席之地,也导致杨家只能够寄人篱下。

杨修作为杨家的嫡子,也是杨家日后的接班人,他自然接受了良好的家学教育,有着出色的才华,后来在别人的推荐之下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一个主簿,也就是一个负责后勤的文官,当时曹操经常征战,但是他各种调动都做得很好,让曹操非常满意,而且他还是一个文学素养很高的人,曹操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有名的大诗人了,但是说到文采,曹操对于杨修也是自愧不如,虽然杨修才华不凡,能力也不错,而且家世背景雄厚,对于曹操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杨修的思想和曹操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他们的根本理念不同,而且杨修还参与到当时的继承人之争里面,所以曹操不得不杀了杨修。

揭秘杨修是谁的问题

杨修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的儿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非常伟大的文学家。东汉末年是英雄辈出的时期,所以有人会问杨修是谁也不奇怪,因为有三国中的那么多的英雄人物。杨修陕西华阴人,是曹操府上的主簿,知识非常渊博,极其聪慧,史料记载他为“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剧照

杨修剧照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他出生在这样的世家,从小就受知识的熏陶,是真正有底蕴有文化的人。杨修是建安年间被举孝廉,之后就担任了曹操府上的主簿。连曹操都说杨修的才华让他都自叹不如,可见此人着实才华横溢。他为曹操处理内外之事,曹操都感觉非常的满意。

后来曹操多次的帮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核与实验,这本该是一件好事。奈何曹植在对此零曹操满意之后心态发生了严重的变化,变得更加的高傲,恃才傲物,很多东西都不再看在眼里。杨修大为恐慌,他非常的想与这样的曹植疏远,奈何因为之前种种,二人的利益关系已经紧紧的绑在一起了。之后曹操也得知曹植实在杨修的帮助之下才通过自己考验的,非常的生气,最后他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等罪名关押最后杀死。曹操虽然杀了杨修但是对于杨彪还是感觉非常愧疚的,因为杨修并不是犯了死罪,他是杀鸡儆猴杀给曹植看的,于是曹操也给了杨彪很多的补偿,但是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失子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