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蒋介石:史上首次用导弹击落战机的是蒋介石

  1958年11月19日,美军的巨炮成功地运抵金门,蒋介石松了一口气。23日台湾方面三批12架F-86飞机在金门东南海面上空作例行巡逻。但是,解放军空军起飞六批44架歼击机,在围头、厦门地区上空佯动。十一时十六分,中共联合炮群突然向金门高炮阵地和雷达站急袭射击,一分钟内发弹3020发,平均每秒50发,火力密集,并且十分之猛烈。雷达波束倏然消失。

  正在值班的国民党雷达兵、高炮兵不堪重击,纷纷放弃操作,躲进防空坑道。金门天空的大门顿时无人把守,豁然洞开。这时候解放军预先在空中盘旋的六架米格-15侦察机,立即冲向金门,打开相机,拍下一批照片扬长而去。金门的军事设施被中共方面一一捕获,暴露无遗。

  蒋介石获悉这个消息后非常震怒,决定次日发动空中打击。

  9月24日的空中大战,中共方面记载如下:

  9月24日天刚放明,台湾空军主力第三、五、十一大队便频繁起降,大规模活动,多路侵入厦门、东山、南澳、平潭、闽江口、三都澳、沙埕、温州上空,在一个相当广阔的空域全线出击,重点对大陆沿海各海军基地作强行侦察……同时,伺机空战,以宣泄昨日大陆飞机“竟敢擅闯‘禁区’、窥探金门”的愤懑。

  我驻汕头、漳州、晋江、龙田、连城、福州、路桥各机场空军部队亦高度戒备,不时升空,安居平五路,分矢御八方。

  九时六分,海航2师雷达显示敌机出巢,且循其侦察机惯常飞行航线而来。师指便按简单逻辑推断为:敌侦察机来!未经进一步核实分析,即按照打敌侦察机之预案,命令8架米格-15和8架米格-17分两批出航。

  实际情况是,敌出动了侦察机不假,但其后面还悄悄跟随着黑压压一片王牌主力哩。……

  九时四十三分,我8架米格-17同12架F-86在清江渡上空不期而遇。敌仍采取老套战法:以4机密集编组为单位,共分3个梯队,各梯队间拉开千米左右距离。第一梯队在高空拉烟层大拉白烟,故意暴露其清晰航迹,当作“诱饵”,逗引你去“咬钩”,后面两个梯队则躲在拉烟层以下隐蔽蹲守,准备着乘隙而上聚而围之撕而啖之。

  台湾空军的“陷阱战法”在历次空战中频频使用,故并不新鲜,破之不难。带队长机大队长姜凯于距敌50公里左右发现敌机,见是F-86,便密切注意观察整体敌情,从比敌约低5000米的高度,用一个果断干脆的大坡度转弯拉升,占据攻击位置,然后,置“诱饵”拉烟敌机于不顾,向着敌掩护梯队迎头冲去……是时,飞行员陈柏林先穷追猛撵敌长机组,航路上忽见敌僚机组距离更近,遂下偏机头,盯牢新的猎物。陈勇不可挡,单机追敌双机,致敌在长达四分多钟时间内,竟只顾逃命,全然不敢分开来反咬他。

   陈在600米距离上首次开炮,不中。敌侧滑躲闪,陈也跟之侧滑,在400余米距离上炮发二度,又不中。敌向右急转鼠窜,陈亦猛蹬右舵,在更近距离上作第三次打击,仍不中。三次“射门”,机会均好,角度亦佳,“球”却不是低低地越栏而过,就是悬乎乎地擦框而出,偏偏不能中的入网,无奈临门一脚的功夫不到家,活活把人气煞。

  九霄云端之上,双方血拼鏖战了数十回合,均无建树,难分伯仲,各自鸣金收兵。回航路上,姜凯清点人机,单单不见了8号机。后来获悉,8号王文泉在与敌激烈地盘旋绞杀中,动作过猛,技术变形,飞机跌入螺旋,四次改出,均未成功,只得弃机跳伞,人降于瑞安以北10公里处,机坠于瑞安以北3公里飞云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