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贾诩有何渊源(2)

《短歌行》是汉朝乐府诗歌是乐府24首诗集里最早收录的一首,但是唱法已经失传了,目前听到的都是后人根据史书查询资料配乐,其实《短歌行》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歌词。

《短歌行》里表现出来的就是求才若渴,希望天下人才尽收囊中,为了能够扩大地主统治,他唯才便用,这首歌正好抒发他的政治主张。

“对酒当歌”他的这首歌传了出去,会出现什么效果呢?天下并非没有贤才,他们听到曹操一个位高权重的人能够发出如此求贤若渴的说法,还不大受感动,这能证明他收买人心的手段多么高明。当时社会特别注重出身门第,但是好多家庭贫穷的人才是没有出路的,曹操的做法,也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人生苦短,他感叹时间过的太快,稍纵即逝,建功立业或者施展抱负一定要趁早,报效国家的主意也要尽早拿。但是这样一首积极向上的事情由这样低迷的语气说出来,证明他也是动了感情。

去世时曹操年龄有多少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满。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享年65岁。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曹操像

曹操像

父亲曹嵩在朝中官位颇高,所以曹操一开始的仕途就颇为顺利。只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朝岌岌可危,曹操在刺杀董卓不成之后逃出,之后在陈留起兵,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帜,收拢了不少人才。其中荀彧更是代表,荀彧足智多谋,就是看中了曹操能安定天下,匡复汉室,才一心跟着曹操。

曹操是三国里无可否定的枭雄,虽然说很多人说他行事多诡计,更是疑心病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为他堆积了多少骂名。但是曹操却会用人,他礼贤下士和袁绍的表面功夫不同,他愿意听取谋士们的意见,不刚愎自用,也能屈能伸。所以他的手下谋士有荀彧、郭嘉等等,将领更是有典韦张辽等大将。兵败时可以割须弃袍,留的一命,打了胜仗时也会招揽有才之人,并不一味的赶尽杀绝。

曹操在南郑北伐中,留下了很多轶事典故,比如望梅止渴、曹操烧信、曹操借头、曹操割发等等或褒或贬的事件,不过从中不难看出,曹操对军心的把控,严于律己的高贵品质。

后期,他统一北方,建立魏国,却没有称帝,可能是时机不熟也可能是担心背负一世骂名,不过后期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依旧是追封他为魏武帝,成全了他的野心。

曹操转世说法可信吗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罗贯中将曹操塑造了一个奸臣的形象,他无恶不作、心狠手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进行一系列惨无人道的计谋。后人在评价曹操的时候,认为曹操是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有计谋、有策略、并且体会民间疾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曹操的夸赞之情,是非常多的。

曹操画像

曹操画像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将曹操的形象塑造的太过成功了,于是后人对曹操的评价多带感情色彩,除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雄才图略,以及他在文学方面的建树。就光从曹操个人的品德性情而言,有的人认为曹操太过奸诈了,他身为臣子,却拥有比帝王还要高的权力。

后来,民间有一个传言,那就是说曹操在去世之后,进行了投胎。曹操投胎转世之后,居然是一只猪。这个传闻来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据说,苏州有一个屠户,他是专门负责杀猪的,有一次他杀了一只猪,杀完后,需要把猪清洗干净,他就剖开猪的肚子,准备拿出猪的内脏。这位屠夫刚剖开猪的肚子之时,看见猪的肝脏上面写的有字,屠户拿出来一看,上面清晰可见“曹操”二字。屠户当场就吓呆了,后来有位年轻人也看见了,担心自己下辈子投胎也是如此,便匆匆的跑到寺院出家了。

转世这个说法直到当代依然为人们所信,很多相信佛法的人都说,做人要行善积德,不能做恶事,以免引起不好的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