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之四(2)

 

4、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5、实践:洋务运动

 

6、结果: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对比——抵抗派和洋务派:抵抗派的目的只是抵御外敌,而洋务派则希望制外平内(太平天国、义和团等)

 

3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从器物之学转入制度之学)

 

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4维新思想

 

1、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学的进一步传播。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3、共同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倡西学,废八股;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保守性)

 

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存,伸民权,设议院——宣传民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的必然性。

 

谭嗣同:《仁学》批判君主专制和纲常礼教,倡导自由、男女平等。

 

严复:译著《天演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4、与顽固派论战——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焦点: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5、实践: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6、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5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1、背景:

 

①(外部因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②(直接原因)袁世凯加强专制统治,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③(经济基础)中国民资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⑤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中国需要进行思想革命。

 

2、新文化运动概况:

 

①标志:1915.9 陈独秀 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②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

 

③思想阵地:《新青年》

 

④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目的:鼓励各种学术发展与新思想的产生

 

⑤旗帜:“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⑥主要内容:(四提倡,四反对)思想解放+文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