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能对地球人工“退烧”:但副作用大

即将过去的一年将是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在日内瓦发布公报称,2016年的高温纪录使得北极海冰面积逐渐萎缩至1979年开始记录以来最小值。

温室效应已成为各国刻不容缓需要处理的问题。事实上,为应对全球变暖,科学界早已提出一些宏大方案,统称为“地球工程”。然而,由于这些“招数”后果难以预料,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其表示担忧。

昨日,国家“973计划”地球工程项目课题组成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迎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将地球工程形容为“最后一剂猛药”,“控制碳排放永远是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无悔’首选,地球工程只能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碳排放量大

碳排放量大

地球工程成了气候学中的“奇谈怪论”

陈迎介绍,地球工程也叫气候工程,是指人类对地球气候系统进行大规模人为干涉,以应对全球变暖或部分抵消全球变暖的影响。地球工程主要采用的技术有两种:一种是碳移除,指移除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另外一种是太阳辐射管理,即通过减少地球对太阳能量的吸收来抵消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

近年来,地球工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非常规手段,引起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欧美一些国家已率先开展地球工程相关研究,但存在太多争议。原因是,这些措施看上去似乎过于激进。

各种各样的地球工程显得天马行空。比如,在沙漠上覆盖反射膜、用白色塑料制成漂浮在海面上的岛屿,为的是将更多的阳光反射回太空;在地球轨道上搭建“阳伞”,让地球降温;营造更广阔的云层反射阳光;让大海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等。

这些形形色色的建议,一度被主流科学界视为异想天开,成了气候学中的“奇谈怪论”。

碳排放量大

碳排放量大

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副作用”

“如果不采取有效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我们会面临严峻挑战。”陈迎说,完成碳排放控制的目标非常艰难,对碳排放不加控制的后果十分严重,同时气候系统到达气候变暖不可逆的“临界点”越来越迫近。鉴于此,地球工程这个另辟蹊径的“怪招”,似乎成为短时间内减缓气候变暖的唯一方法。

然而,她同时指出,地球工程的研究相对薄弱,没有大规模实验的验证,实施效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可能带来高风险。

“一些人看中这些技术起效快,认为是最优应用前景的技术。但更让人担心的是,技术的实施效果难以预料,还有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陈迎举例,有科学家提出向平流层注入硫酸盐气溶胶技术,以阻挡入射的太阳辐射,但后果可能会影响全球温度和降水的分布,加剧海洋酸化,需要超过百年的时间维护,且一旦意外中断还可能造成全球气温快速反弹。

不仅如此,正因为这些技术起效快、成本低,一旦被某些国家、企业或组织滥用,可能对生态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绝对不能把地球作为试验场

“这些方案应用结果的不确定性非常巨大,而我们对它的原理知之甚少,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真实的地球当成试验场。”陈迎认为,因无知而鲁莽蛮干可能给地球带来不可逆转的灾难,以前在国际上有关地球工程国际治理的讨论中,几乎听不到中国声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会设立地球工程国家级研究项目的原因。

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

2015年6月,中国启动了第一个地球工程973项目,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地球工程作用机理研究及方案设计;地球工程影响气候系统及减缓气候变化的模拟分析研究;地球工程的综合影响评估和国际治理架构。为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