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就回不来的小岛:巴尔萨克利梅斯岛

“巴尔萨克利梅斯”的突厥语意思是“去了就别想回来”。有一种说法是,该岛屿远离湖岸,经常有来这里捕鱼的渔民回不去——因为为所欲为的咸海把他们的渔船拖到了湖底。另外一种说法称,岛上有大量的毒蛇和剧毒昆虫,是它们咬死了熟睡的渔民。还有传说称,成吉思汗当年挥师西进时,花刺子模的国王曾带着一队人马和金银财宝到岛上逃难,以后就再没有消息。还有人说,上个世纪30年代,苏联的肃反工作人员为了吓唬那些寻宝人,便四处散布岛上有怪物猛兽的谣言……这些说法到底有几分可信度呢?

巴尔萨克利梅斯岛

巴尔萨克利梅斯岛

现在只知道,首批专门对巴尔萨克利梅斯岛进行过研究的是俄国水文地理学家、海军少将阿列克谢·布塔科夫所率领的一支考察队,他们于1848年发现了该岛屿。考察队员登岸之后,着实大开眼界。当时,乌克兰著名诗人、画家塔拉斯·谢甫琴科也参加了这次考察,他在信中是这样回忆该岛的:“我看到了不少别处没见过的稀罕东西……我一直在画,想尽量把这个神秘地域的有趣东西画下来。”

随着咸海在变浅,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巴尔萨克利梅斯岛已经成为半岛。虽说在此情况下要想使之与外界隔离已经有了一定难度,可那里依然是禁区。

探险队在临近咸海的地方找到当地一名向导,便向巴尔萨克利梅斯岛进发。如果说开始还能看到零星的植物,可车子走上几十公里后便驶上真正的大沙漠,再没看见一棵草,没看到丝毫生命的象征,满眼都是盐渍斑斑的龟裂土地。方圆几十公里找不到一件标志物,还真是“进去容易出来难”了。

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打进“巴尔萨克利梅斯岛”的地址之后,指针马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可就像沙漠里出现海市蜃楼一样,面前突然出现一个岗楼和一道栅栏,栅栏的牌子上写着“小心猛兽”的字样,这无疑给了记者们一个下马威。他们下了车却并没发现任何野兽,倒是发现这一带到处布满了陷阱——那是一根根钉满钉子的大棒,只要车子开过去,轮胎准被扎穿!

这说明过去由于四周湖水环绕而难以登临的巴尔萨克利梅斯岛如今只能用人工制造的“刺猬”来加以保卫了。队员们清除了路障,又穿过3个废弃的通行检查站和一处大门上带五星的哨卡,最后才来到岛上,搭起帐篷准备休息。

大半夜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感觉让大家不约而同地醒了过来。一阵寒风刮进帐篷,赶走了人们的睡意。帐篷外面是明朗的星空,篝火上的梭梭柴已经烧得差不多了。岛的另一头时明时暗,可记者们都相信这里除了他们再没别人,因为岛上没有人烟。

好不容易挨到天明,他们这才发现彼此的脸和手的颜色都变青了——绝不是因为冷,仿佛用蓝色复写纸擦过似的。向导是见怪不怪,笑着说这是咸海综合症,过不一会儿就会恢复原来颜色。队员们推测,也许是他们的身体因摄取了当地一种未知物质而变色。

随后他们马上又发现所带的仪器都走不准,卫星电话、电脑,甚至发电机都停止了工作。他们还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似乎并不闷热,可脑袋却像要胀开似的,耳朵里充斥着嗡嗡的声响。

岛上中心区域有不少废弃建筑和民居。在那些半坍塌的楼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纸张、烧瓶、量杯和军装的残片。他们还在一间屋子内腐烂的木地板下面发现了一只小木箱——好像是有人故意藏在这里似的。箱子里面是一堆科学家们手写的要求上岗的申请书,申请书末了的日期都是1953年。也就在同一堆废纸中,还发现了也是这些科学家写的辞职报告。然而,照日期看,他们上岗和离职的时间间距还不到一个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如此快就辞去岛上的工作呢……每个房间里都乱糟糟的,看来人们显然是匆忙离岛,或者并没有离开。队员们还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岛上除了他们似乎还有别人……

巴尔萨克利梅斯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