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国度,让我们沉思至今日本,一个让我们一言难尽的国家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两个国度,让我们沉思至今日本,一个让我们一言难尽的国家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两个国家受我们影响至深,也对我们影响至大,可以用休戚与共来形容,也可以用恩怨难断来概括。纠葛纷争,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互助友好、猜忌遏制,绵延至今。这就是日本和朝鲜,两个引发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两个国家受我们影响至深,也对我们影响至大,可以用休戚与共来形容,也可以用恩怨难断来概括。纠葛纷争,恩恩怨怨,一言难尽;互助友好、猜忌遏制,绵延至今。

这就是日本和朝鲜,两个引发了甲午战争的国家;也是在甲午之后的百年中,让中国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两场大战的国家。分析考察这两个国家与我们的往来历史以及他们的民族特性,也许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在中国,如果哪个人说“爱日本”,十有八九要被骂。如果哪个人说恨日本,则很有可能被“愤青”们捧为“爱国人士”。说到恨,不仅因为百多年以来日本给我们带来过灾难,还因为近七十年来它的不认罪、不道歉。可是,静下心来沉思一下,我们的怨与恨之中是否也有些无奈与不忿呢?因为我们一百多年来从来没有超越过人家,虽然历史曾经给过我们超越的机会。

日本这个国家是一个和我们交往时间最长,受我们影响最深,历史上曾经和我们最友好,也曾经和我们最敌对,曾经对我们表示过深深的臣服,也曾经给我们带来深深伤害的国家。

中国和日本有着几千年的交往史,比和其他国家交往的历史都要长。

中国人对日本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山海经》。该书《海内北经》记载:“盖国在巨燕南,倭北,倭属燕。”这是中国文献中关于日本的最早的地理记录。而和日本最早的交往记录可见于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王充的《论衡》也有“越裳献白雉,倭人贡上鬯草”的记载。陈寿的《三国志·魏志》中甚至专门有《倭人传》一节,其中不仅记录了“倭国乱,相攻伐”,还有有关日本第一位女王卑弥呼的记载:“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而范晔的《后汉书·东夷传》则有汉光武帝刘秀赐倭奴国王金印的记载。公元57年,倭国派使者来东汉国都洛阳朝贡,光武帝刘秀赐给他一枚刻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1784年,在日本九州岛福冈县的志贺岛上,一个叫甚兵卫的农民发现了这颗金印,此印一直保存至今,成为日本国宝。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倭国中的邪马台国卑弥呼女王遣使来朝,两位使者一个叫难升米,一个叫都市牛利。他们渡过对马海峡来到朝鲜半岛,当时此地为魏国的带方郡。二人向郡守刘夏提出要到洛阳朝见魏国皇帝,进献贡品,刘夏亲自陪他们来到洛阳。两位使者向魏明帝献上四个男奴、六个女奴以及两匹两丈长的布。远涉重洋来朝,魏明帝自然非常高兴。他下令封卑弥呼女王为“亲魏倭王”,赐以金印紫绶,并分别封两位使者为“率善中郎将”和“率善校尉”,并赐银印。作为答礼,赐交龙锦五匹,茜绛、绀青各五十匹,又单赐卑弥呼绀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珍珠、铅丹各五十斤,并派专人将这些物品送到倭国,这是目前为止所知的我国使者访问日本的最早记录。

4世纪末至5世纪初,大和国基本上统一了日本。从公元413年到公元502年,日本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各朝遣使朝贡,请求册封。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对后来日本飞鸟文化的产生带来很大影响。

公元607年,日本圣德皇太子遣使小野妹子出使隋朝,因国书中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的语句,惹恼了隋炀帝,“帝览之不悦,谓鸿胪卿曰,夷书有无礼者,勿复疑问”(《隋书·东夷传》)。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中国社会经济进入高度繁荣发展时期。此时的日本也进行了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日两国的交往也达到高峰。日本多次遣使赴唐,这一方面是文化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唐朝政治上的支持。据史料记载,从公元630年至894年,日本共18次派出遣唐使到中国,15次成行,总计894人次。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还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并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阿倍仲麻吕)。中国鉴真大师东渡日本,也在两国交往史上传为佳话。

北宋延久四年(1072),日本僧人成寻及其弟子7人搭宋商船入宋,到天台山国清寺巡拜,还受到宋神宗的接见。神宗委托成寻的弟子带给日本朝廷一封亲笔信和不少礼物,表示谋求睦邻友好的意愿。

元代,忽必烈几次遣使赴日,希望日本来朝,遭日拒绝。1274年和1281年,元军两次发动对日的讨伐,均因台风遇挫,史称“文永之役”和“辛巳之役”。

明时,日本进入镰仓幕府时代,以西部一些名主、庄官、地头蛇为核心形成武装集团,以对马、壹歧、北九州岛的松浦和濑户内海为据点,经常侵掠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沿海地方。这种活动延续了300余年之久,中国沿海也出现武装抗倭的情景。公元1592年和1598年,明朝军队在朝鲜两次击退日本对朝鲜的侵略。后来德川幕府曾向明朝提出讲和恢复勘合贸易的要求。明朝因倭寇及丰臣军队的侵扰,对日十分警惕,且国内形势不稳,厉行海禁,拒绝了幕府的要求。但民间贸易始终都在进行。

中国对日本的历史、文化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日本国名的由来,“天皇”一词的出现,都深深镌刻着中国文化的烙印。日本学者吉备真备用汉字偏旁创造了日本的表音文字——片假名,从此,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后来,留学僧空海(弘法)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了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

唐时,日本膳大丘在长安学习归国后,被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他向天皇奏请按照中国之例,以孔子为文宣王,获准。这是日本政府尊孔之始,对日本奈良时代儒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公元653年入唐留学的道昭,在中国学习法相宗,回国后在奈良右京建立禅院,在日本创立了佛教的法相宗派。留学僧智藏在唐朝学习三论宗,回日本后即创立三论宗。后来,佛教各宗派如华严宗、天台宗、禅宗都传入了日本,与佛教有关的建筑、雕刻、绘画工艺都在日本有了新的发展。

日本的古都奈良和京都都仿照中国长安的样式建造,其中都有朱雀门。朱雀门就是奈良平城京的正南大门。奈良和中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

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做国博士,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大化改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国家的发展方向。从此,日本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两国的交往史上,也有过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的鉴真大师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医学家,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向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他对于律藏造诣尤深,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在建筑、雕塑方面也建树颇多。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十二年中,他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泊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三亚市)。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岛,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戒;为80名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谦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理日本僧佛事务。759年,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即在那里传律授戒。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弟子采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高潮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弟子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苎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4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教徒瞻礼。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酿造业等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谓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高峰)。

另一位为中日两国文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是日本学者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698—770年),全名阿倍朝臣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后改名晁衡。他生于日本奈良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曾官拜中务大辅,位至正五位上。仲麻吕天资聪敏,自幼勤奋好学,尤其酷爱汉文学。隋唐时期,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邻国名人学士纷纷来唐学习。日本在大化革新后,学习唐朝先进文化的热情更高。他们不顾当时海上交通的艰难险阻,不断向唐朝派遣使者和留学生。日本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一学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再回到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公元716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四年),日本政府决定派遣以多治比县守为首,由557人组成的第八次遣唐使团。十九岁的仲麻吕被举为遣唐留学生。翌年3月,仲麻吕随多治比县守大使一行,从难波(今大阪)起航,向中国大陆进发。经过长期艰险的旅程,于九月底到达了他们日夜向往的文化古都——长安城。

到达长安后不久,仲麻吕就入了国子监太学,这是教育贵族子弟的高等学府。仲麻吕凭借其聪敏勤奋,成绩优异。毕业后参加科试,一举考中进士。酷爱中国文化的仲麻吕,不以自己的成就为满足。为了继续深造,他决心留在长安而暂不回国。仲麻吕的才华很快得到朝廷的赏识。不久他被任命为左春坊司经局校书(正九品下),职掌校理刊正经史子集四库之图书,辅佐太子李瑛研习学问。后又擢任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上),这使他在宫廷中经常有接触唐玄宗的机会,因而他的学识进一步得到器重,以后不断升官晋爵。历任仪王友、卫尉少卿、秘书监兼卫尉卿,肃宗时擢升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

仲麻吕在唐五十四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代皇帝,备受厚遇,官至客卿,荣达公爵。但是,仲麻吕眷恋乡士之情未尝稍减。开元二十一年(733),仲麻吕曾以双亲年迈,请求归国,因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实现。天宝十一年(752)末,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到达长安。仲麻吕见到了同时入唐留学的好友吉备真备,久别重逢,自然不胜感慨,于是仲麻吕又动思归之念。翌年,遣唐使事毕将归时,仲麻吕请求同归。这时仲麻吕在中国已经待了三十七年,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几十年,功勋卓著,家有年迈高堂,割爱允求,并任命他为唐朝回聘日本使节。任命一个外国人为中国使节,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说明仲麻吕是何等地被朝廷器重和信任。

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过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和唐代著名诗人名士李白、王维、储光羲、赵晔(骅)、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归国前夕,朋友热情相送。王维挥毫写下《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仲麻吕也怀着惜别的激情,挥笔作诗赠别,写下了《衔命还国作》,赠答友人: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伏奏违金阙,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仲麻吕在诗中抒发了他留恋中国、惜别故人和对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高远,感人至深。这首歌颂中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诗篇,千百年来为两国人民所传诵,后来被收录在宋代编辑的优秀诗文集《文苑英华》里,也是该集收录的唯一外国人的作品。

六月,仲麻吕辞别长安,乘船从苏州起航回国。是夕浩月当空,静影沉璧。仲麻吕仰视海天,惜别中国,向往故乡,遂咏成和歌一首:“翘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但是,命运却偏偏和归心似箭的仲麻吕为难。归国途中遇到了风暴,船被吹到越南的驩州海岸。登陆后又遭横祸,全船一百七十余人,绝大多数惨遭当地土人杀害,幸存者只有仲麻吕等十余人。闻听仲麻吕海上遇风暴,李白以为遇难,悲痛之情难以言表,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仲麻吕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了著名诗篇《望乡》:

卅年长安住,归不到蓬壶。一片望乡情,尽付水天处。魂兮归来了,感君痛苦吾。我更为君哭,不得长安住。

以后,仲麻吕继续留在长安。安禄山叛乱,唐玄宗蒙尘四川,仲麻吕随往避难。直至肃宗至德二年(757)12月,玄宗自蜀还幸长安,仲麻吕亦随之返还。是年仲麻吕已六十一岁。以后再度仕官,历任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安南节度使。大历五年(770)逝于长安,享年七十二岁。代宗为了表彰仲麻吕的功绩,追赠从二品潞州大都督。

回顾两国交往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一直把中国看作老师、先生;而在中国人的眼里也一直把日本看作学生、番邦。“倭奴”、“倭国”、“倭寇”这些词语无不带有蔑视、不屑之意。尽管甲午战败,中国人也心中不服。而日本人看不起中国,是从明治维新之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的情形使日本统治者看到了中国的虚弱本质,在把中国与西方列强比较之后看到了中国的落后。这种蔑视带第二次侵华战争中达到高峰,尽管战败投降,很多日本人也认为是败给了美、苏,而非中国。

回顾两国交往的历史,我们常常有种一言难尽之感。两国是友好的,我们曾经给了日本很多,它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甚至生活习惯都刻有中国文化的烙印。两国又是敌对的,历史上忽必烈曾经两次征日,明代日本海盗不断侵扰中国沿海,甲午一战使中国遭受千年以来奇耻大辱,及至14年中日战争,日本战败。自上世纪中叶以来东京审判、军国主义复活到民间友好、中日建交,再到战争赔偿、参拜靖国,钓鱼岛之争,中日两国间的恩恩怨怨从来没有间断过。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两个国度,让我们沉思至今日本,一个让我们一言难尽的国家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