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浅析元末枭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图)

陈友谅-浅析元末枭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图)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陈友谅-浅析元末枭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图)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浅析元末枭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图)

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两军交战,总有输有赢。作为元末农民起义军中势力最强的陈友谅,却输给了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成就了他的大明王朝,很多人感到不解。那么,陈友谅有哪些致命弱点呢?一起来看看吧。

  浅析元末枭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

坐拥江浙大地的另一支起义军领袖张士诚围困安丰时,朱元璋主力都去营救他曾经投靠的韩林儿。陈友谅亲摔60万大军,楼船(古代一种甲板巨大,船高首宽,样子像楼的船)几百艘,乘虚进攻朱元璋地盘。《明史》中记载,陈友谅出身渔民世家,读书少,略懂一点文墨。

陈友谅-浅析元末枭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图)

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资料图

由于朱元璋主力不在应天(今南京),陈友谅如果借楼船之利沿长江发起攻势,一举端掉朱元璋的大本营,岂不稳操胜券?唐代诗人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中有“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名句。当年,西晋也是通过楼船直下金陵灭了东吴。如果陈读过此诗,是否应该直下应天而不纠缠于洪都(南昌)错失大好时机呢?

世上没有回头路。陈友谅先是错失良机,后又在鄱阳湖决战中犯下大错,“集巨舰,连锁为阵”。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就是这样被火攻失败的。有人会问,当时哪有《三国演义》这本书呢?是的,没有。不过《三国志 吴书》就有“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这样的记载,同样的意思。

只可惜,大战之前陈友谅既没读过刘禹锡的诗,也没有读过《三国志》,自然不知道前车之鉴了。鉴于此,可以认为陈友谅的失败是由于读书太少吗?并非如此,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读的书更少吧。归根结底,陈朱之间的较量实则是人心的较量。陈友谅从投身起义到建立“大汉”政权用了不到十年时间,整个过程比较顺利,因而给了他以为真是天之骄子的错觉。后期骄横自负,理政相当草率,人心不附,自然败给了朱元璋,实乃一代乱世枭雄。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36536.html

以上是关于陈友谅-浅析元末枭雄陈友谅为何败给朱元璋(图)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