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商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商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说到这个“商鞅变法”,相信大家应该都有听过,毕竟这个事件在历史上确实是非常的出名。那么“商鞅变法”是在哪个朝代发生的事情呢?这个变法的内容是什么?推行这个变法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商鞅变法是哪个朝代发生的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商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1、商鞅变法是哪个朝代发生的商鞅变法是在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的内容第一次变法《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第一次变法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是哪个朝代发生的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第二次变法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即公元前349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关庄和御宝屯一带)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商鞅变法是哪个朝代发生的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3、商鞅变法的意义1、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3、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总的意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2102/121536.html

以上是关于商鞅-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意义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