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葛亮:《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

甲骨文-葛亮:《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甲骨文-葛亮:《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葛亮:《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


《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


(首发)
葛亮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郭若愚先生编着的 《殷契拾掇》(初编、二编、三编合刊本)[1]是新近出版的一本重要的甲骨着录书。该书的“三编 ”(以下简称《掇三》)是首次刊印,内含甲骨900片,其中初次着录者约180片[2]。书中的大部分拓本较旧着录都更清晰、更完整,具有相当高的利用价值。蔡哲茂、林宏明、周忠兵、蒋玉斌等先生已对其中一些甲骨进行了缀合。蔡先生还着有书评一篇 [3]、《〈殷契拾掇〉三编与旧着录对照表》[4]一种,都爲读者利用该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掇三》编次于一九六三年,未及刊行文革便至。浩劫中,郭若愚先生家藏的文物、图书蕩然无存,唯独这部《掇三》稿本因爲被放在办公室而躲过抄家,得以保存至今。然而,由于编次与出版相隔四十余年,现在看到的《掇三》在编排上存在着较大的混乱,有必要对其目次进行重新调整。郭先生表示,他已记不清正确的排序及《图版说明》中所记的某些人和事,因此我们的调整是以旧着录爲线索来进行的。

原编号:19~112,调整后:19~49、437~481。
《图版说明》:“浙江省博物馆藏品爲吴振平和郦承铨两先生捐赠。一九五六年春,浙江省博物馆赠我拓片一部分,我就实物校对一过,补拓了一些。”
(一)《掇三》19~22、437~481(误归入“方曾寿藏”)共计49片,除《掇三》 461外皆见于《铁零》[5],当爲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原吴振平旧藏之物。《铁零•序》曰:“去夏,吾友金祖同君携会稽吴振平先生所藏甲骨拓墨九十三片来寄存馆中,且嘱余爲之考释。”这49片中的大部分又收入《续存》“浙江博物馆藏”或“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藏”。《续存•序》指出:“两者都是西泠印社吴振平旧藏”。
值得一提的是,《铁零》出版于一九三九年,郭先生得到拓本是在一九五六年,但《掇三》的拓本大多比《铁零》更爲完整,可见其拓印时间比《铁零》早。后者着录时不少甲骨已经残断了,如《掇三》441较《铁零》89与《铁零》93缀合后仍多出左侧一块,《掇三》459较《铁零》78与《铁零》55缀合后仍多出中间侧一块等[6]
(二)《掇三》23~49共计26片(《掇三》33爲32之反),当爲浙江省博物馆所藏原郦承铨旧藏之物。其中20片又见于《续存》“郦衡叔先生旧藏”(郦承铨字衡叔)。其余6片亦收入《合集》,《来源表》“原骨拓藏”栏皆作“浙博”,正与《图版説明》的记载相吻合。

原编号:431~581,调整后:50~112、701~704。
《图版说明》:“方增寿先生,我于一九五三年在扬州相识。他藏有甲骨一批,我参观后,他赠我拓本若干,均係‘曾三手拓’。”
《掇三》50~112(误归入“浙江省博物馆藏”)、701~704(误归入“智龛自藏”)共计67片,其中63片又见于《续存》“方曾寿先生藏”(其余4片此前未着录),当爲方曾寿旧藏之物。
《续存·序》曰:“一九五四年……去杨州参观文管会展览……得参观方曾寿先生所藏甲骨。原物三百片,爲其先人方地山氏旧藏。”对照《图版说明》可知《掇三》与《续存》二书中的“方曾(增)寿藏”属于同一批材料。《掇三》的“方增寿”係“方曾寿”之误。《图版説明》记有拓本“均係‘曾三手拓’”,“曾三手拓”印见于《续存》第390页(见下图)。范毓周《甲骨文》记有“ (罗振玉旧藏甲骨)方地山也买到300片左右,后归其子方曾寿”[7],跟《续存•序》的记载相合,亦是其证。故本文除引《掇三》原文外皆作“方曾寿”。

甲骨文-葛亮:《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0221《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2133.html

以上是关于甲骨文-葛亮:《殷契拾掇》三编目次调整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