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开放-百年来“门户开放”政策研究概述

门户开放-百年来“门户开放”政策研究概述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门户开放-百年来“门户开放”政策研究概述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百年来“门户开放”政策研究概述

百年来“门户开放”政策研究概述
作者:傅德华 傅骏
19世纪90年代美国向中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在中美关系史上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出版各类专著近80本,发表论文达百余篇,其中硕士、博士论文近20篇。本文拟就我们参与汪熙先生主编的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美关系史百年论著目录:1841-1990》(以下简称《目录》)所搜集到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述评,供研究者参考。
一、美国学界的研究概况
据《目录》所搜集到的有关美国学界对这一问题研究的论著目录,从而获悉百余年来,在已出版的近30部著作中,美国学者撰写与出版的有7本,(注:〔美〕福斯特·杜勒斯著:《门户开放的后面:美国远东关系纪事》,圣路易斯韦伯斯特出版公司,1944年版;〔美〕马洛里著:《门户开放的再估价》,美国新闻处,1948年版;〔美〕小查尔斯·坎贝特著:《特殊商业利益与门户开放政策》,耶鲁大学出版社,1951年版;〔美〕杰里·伊斯雷尔著:《进步主义与门户开放:美国和中国(1905-1921)》,匹茨堡大学出版社,1971年版;〔美〕詹姆士·赫泽戈著:《关闭开放的门户,美日外交谈判(1936-1941)》,海军研究所出版社,1973年;〔美〕保罗·瓦格著:《关闭开放的门户:中美关系(1936-1946)》,密执安州立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美〕德尔伯·麦基著:《排华与门户开放政策:1900-1906年罗斯福时代对华政策的矛盾》,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由在美华裔与日本学者撰写,但在美出版的有4本,(注:鲍明钤著:《关于中国的门户开放原则》,纽约麦克米伦公司,1923年版;殷恩宗著:《门户开放政策》,波士顿,1923年版;韩德著:《边防与门户开放:中美关系中的满州(1895-1911)》,耶鲁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其中华裔3本,日本学者1本。(注:〔日〕富益铸太郎著:《门户开放政策和中国领土完整与日本的对抗》,纽约阿伯出版社,1919年版。)若将后4本算在美国学界的研究范围内,在美出版的专著共11本,占已出版近30本专著的30%。从这个数字看,美国学界对这问题的研究成果是令人瞩目的。最早的一本是1919年由纽约阿伯出版社出版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中国领土的完整及日本的对抗》(富益铸太郎著),最晚的是1979年由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排华与门户开放政策》(德尔帕·麦基著)。
在已发表的论文方面,由美国人Goorge Brongou Boa撰写的《开放中国门户政策之矛盾》一文,系由中国人胡学恩译成中文,发表在1918年第13卷10号《东方杂志》上,这恐系美国人发表的第一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迄止1984年,美国学界先后发表各类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约30余篇。其中硕士论文1篇,(注:特里斯·斯玛特:《1898-1922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政策—着重研究中国和门户开放》(伯明翰大学),1955年。)博士论文9篇。(注:王之秤撰:《美国商业和中国门户开放政策》(赛丘斯大学),1917年;小查尔斯·坎贝尔撰:《美国商业和中国门户开放》(耶鲁大学),1938年;弗雷德里克·格雷撰:《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日战争之根源》(圣约翰大学),1948年;杰罗姆·伊斯雷尔撰:《进步主义与门户开放:美国与中国(1901-1921)》(罗杰斯大学),1976年;张中同撰《中国对门户开放的反应(1898-1906)》(密执安州立大学),1973;伊恩·比克顿撰:《1899-1911年:银行家、商人与门户开放政策》(克莱蒙特大学),1974年;杜安·埃利森撰:《美国与中国(1913-1921):对门户开放政策战略与策略和研究》(乔治·华盛顿大学),1974年;戴维·安德森撰:《谋求门户开放:美国学术一项在华政策(1861-1900)》(弗吉尼亚大学),1974年;马斯纳特撰:《美国电报与中国门户开放(1900-1930)》(密苏里大学),1974年。)上述文章涉及美国的杂志有13种。(注:13种美国杂志:《国家》、《当代历史》、《太平洋事务》、《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院年刊》、《美亚》、《远东季刊》、《太平洋历史评论》、《理解中国通讯》、《外交历史》、《远东问题》、《序言》、《中国商业评论》、《密西西比河流域史学评论》。)最早的一篇是赛拉斯·本特撰的《中国银行团与门户开放政策》,发表在1920年第110期的《国家》杂志上。最后一篇卡罗尔·博格特撰写的《美国的门户开放》,刊载在1984年第11卷第5期的《中国商业评论》杂志上。从所发表的论文题目看,褒贬不一,有歌颂的,有批评的。但大多数文章认为,美国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系出于美国对中国“特殊商业利益”的需要,(注:查利斯·坎贝尔:《特殊商业利益与门户开放政策》,载《远东季刊》1941年,第11期。)或者出于寻求一项在远东取得“机会均等”的政策。(注:哈罗德·奎格利撰:《门户开放政策与美在远东的中立》,载《太平洋事务》1939年,第9期。)针对有人对此项政策提出的质疑,有文章直截了当以《我们应该废弃门户开放政策吗?》为题,(注:波拉德撰:《我们应该废弃门户开放政策吗?》,载《美亚》,1939年,第3期。)予以所谓反驳。有的文章还将其与“美日战争的根源”联系在一起,加以研讨,其文章的题目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战争之根源》。(注:弗雷德里克·格雷撰:《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日战争之根源》(博士论文)(圣约翰大学),1948年。)所有这些说明,美国的学界对本国政府这一政策的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深度。
二、日本学界的研究概况
因《目录》的资料来源于中文、英文和日文,从而使这本即将出版的《目录》信息量更加丰富和更具检索价值。我们亦才有可能对日本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加以述评。
日本学界对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之比亚洲其他国家要敏感。这与日本在中国的利益密切相关。日本在这一问题上共出版过4本专著。它们是《满洲国与门户开放问题》、《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主义》、《支那的门户开放问题》和《支那外交史论—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列国之势力范围的政策中心》。(注:英修道著:《满州的门户开放问题》,东京日本国际协会,1934年12月版;英修道著:《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主义》,东京日本国际协会,1939年2月版;英修道著《支那的门户开放问题》,东京创元社,1939年8月版;植田捷雄著:《支那外交史论—以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列国设立势力范围的攻策中心》,东京严松堂书店,1940年版。)其中前3本研究成果系出之日人英修道一人之手。第2本为第一本的“修订版”,第3本出版时间与第2本仅相距6个月,我们怀疑其内容与前两本并无多少变化。另一本为植田捷雄于1940年所著,份量为244页。
尽管日本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专著并不多,但其对该问题史料的研究和发表的论文,都比美国要早。最早的一篇《有关清国开放主义的英美往来公文》,于1900年即刊载在当时第3卷第5期的《外交时报》上。接着在当年的第3卷第28期的《外交时报》上又刊载了宫本九郎的研究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文章。迄止1973年日本在《研究年报》(神户市外国语大学)发表的《门户开放政策与中国的反应》,日本学术界共在10种杂志上发表了24篇有关这一问题的专文。(注:10种日文杂志:《外交时报》、《满蒙》、《满洲评论》、《三田学会杂志》、《支那》、《国际法外交杂志》、《研究年报》、《大分大学经济论集》、《欧美史研究》、《法经学会杂志》。)
上述文章从其标题看,大多从指责美国在“满洲国门户开放政策的论调”,或揭露“门户开放的真实意义”,有的则对这一政策的起源,进行若干“历史考察”,甚至将其与“最惠国待遇”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所有这些,我们不难看出日本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美国起步早。那本1919年在美国纽约阿伯出版社出版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中国的领土完整以及与日本的对抗》也是由日本的富益铸太郎撰写的。这是目前为止能够找到的最早的一本关于把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与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日本的对抗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专著。
三、中国学界的研究概况
自1924年始,迄止1990年,中国学界共出版8本有关这一问题的专著,其中1949年前5本,(注:国民外交丛书社编:《门户开放之今昔观》(民国外交小丛书),上海中华书局,1924年12月版,1925年6月版、11月版,1929年10月版,50页;陶汇曾:《对华门户开放主义》(百科小丛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年1月版,1928年7月版,80页;陶汇曾:《对华门户开放主义》(万有文库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1933年10月版,72页;李祥麟:《门户开放与中国》,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394页;庄心在编著:《中国门户开放问题》(时代丛书),重庆正中书局,1939年版,48页。)台湾出版的3本。(注:王曾才:《英国对华外交与门户开放政策》,台湾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1967年版;陈世昌:《中国与门户开放—清末民初外患史》,台北海国书局,1977年版;邵玉铭:《从门户开放到中美断交》,台北淡江大学出版部,1981年版。)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949年前8篇,1949年后30余篇(内含台湾学界12篇)。涉及解放前后报刊及港台报刊近30种(注:《申报》、《大公报》、《进步日报》、《新中华报》、《东方杂志》、《尚贤堂纪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历史知识》、《复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河北大学学报》、《学术论坛》、《佳木斯大学学报》、《世界历史研究动态》、《欧美史研究》、《史学情报》、《上海新论》、《档案与历史》、《美国研究》、《湘潭大学学报》、《兰州学刊》、《世界历史》、《苏州大学学报》、《自由中国》、《自立新报》、《史学汇刊》、《世界华学季刊》。),但属国内核心期刊者不多。尽管从数量上中国学界在报章发表的论文为日本和美国学界总和的一半还有余,但无论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时间上,还是从对问题的研究深度上都是不及美国和日本学界,具体表现在:
其一、有关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第一篇史料介绍文章并不是出自中国学界之手,而是1900年发表在日本《外交时报》上的《有关清国开放主义的英美往来公文》。它是目前为止能见到的最早的有关这一问题的史料,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不仅如此,有关这一问题的第一本专著亦不是出自中国人之手。它是由日本学者富益铸太郎撰写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中国的领土完整以及与日本的对抗》,早于1919年即在美国公开出版。中国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的时间是在1921年12月4日发表于《申报》上的《开放门户政策之解释》。此文系由署名“通一”所作,这显然是一个化名。第一本专著系1924年12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书名曰:《门户开放之今昔观》,系由民国外交丛书社编,作为民国外交小丛书之一,分量只有50页。这说明问题的提出者比受害者更关心对这一问题研究。作为第三者的日本,因在华利益将直接受到这一政策的威胁,所以更加不敢掉以轻心。
其二、从已出版的专著书名及发表的文章篇名的触角看,美国与日本要比中国学界所涉及到的面宽得多。它们有的从“门户开放的后面—美国远东关系”、“关闭开放的门户:美日外交谈判”和“排华与门户开放政策:1900—1906年罗斯福时代对华政策的矛盾”等角度,撰写了一本又一本有新视角和一定分量的专著。(注:〔美〕福斯特·杜勒斯著:《门户开放的后面:美国远东关系纪事》,圣路易斯韦伯斯特出版公司,1944年版;〔美〕马洛里著:《门户开放的再估价》,美国新闻处,1948年版;〔美〕小查尔斯·坎贝特著:《特殊商业利益与门户开放政策》,耶鲁大学出版社,1951年版;〔美〕杰里·伊斯雷尔著:《进步主义与门户开放:美国和中国(1905-1921)》,匹茨堡大学出版社,1971年版;〔美〕詹姆士·赫泽戈著:《关闭开放的门户,美日外交谈判(1936-1941)》,海军研究所出版社,1973年;〔美〕保罗·瓦格著:《关闭开放的门户:中美关系(1936-1946)》,密执安州立大学出版社,1973年版;〔美〕德尔伯·麦基著:《排华与门户开放政策:1900-1906年罗斯福时代对华政策的矛盾》,底特律韦恩州立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中国学界的5本专著,其中4本是从宏观角度加以研究的,而且4本是作为“外交小丛书”、“万有文库本”和“百科小丛书”、“时代丛书”出版的,其分量都不超过80页。与其说是研究专著不如说是普及读本。只有1937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李祥麟的《门户开放与中国》一书,可称得上研究专著,份量为349页。
其三、相比之下,台湾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大陆学界的视角为宽。从他们已出版的由王曾才撰写的《英国对华外交与门户开放政策》,陈世昌的《中国与门户开放—清末民初外患史》、邵玉铭的《从门户开放到中美断交》3本专著看,无一不比解放前出版的专著涉面广,且具有一定的深度。这些专著每一本都可与美国和日本学界的专著相提并论,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除此之外,台湾学界在报章所发表的3篇论文、(注:吴相湘:《中国门户开放政策探源》,《自由中国》,1952年第7卷,第6期;笠原正明撰,张胜彦译:《从国际政治观点看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史学汇刊》(东海大学),1977年第6期,Megginson,W.J.tun撰,王春元译:《评价普著〈门户开放主义政治家:芮恩斯〉》,《世界华学季刊》,1982年,第3卷第4期。)7篇硕士论文,(注:陈粟:《门户开放政策之形成与发展》(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1957年;刘洋海:《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与英日同盟之关系》(同上),1961年;邱淑铿:《门户开放与中国》(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1963年;李宗儒:《美国门户政策与中国》(同上),1969年;郭武雄:《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辅仁大学历史研究所),1972年;林尚谦:《门户开放政策与中美关系之研究》(私立中国文化大学中美关系研究所),1976年;武竞时:《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之实践与挫败—日俄战争以后美国对我东北地区一段史实之研究》(同上),1977年。)不仅面宽且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综观中美日三国有关“门户开放”政策的研究现状,我们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从百年前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始,迄1990年底,中美日学者从各自的不同角度加以研究,取得不等的成果,可庆可贺。但从这一政策的产生影响和地位看,我们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包括日本学界在内,对于它的研究仅仅刚刚开了一个头,问题还有待进行深入研讨。
第二,应继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有关资料的挖掘。到目前为止,我们尚未发现出版过相关的资料集或论文集。
第三,通过经常不间断地召开有关这问题的各类型的学术研讨会,相互启发,共同磋商,求得对这一问题的一致见解,以促进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
第四,当务之急,通过这次讨论会,能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定位做出一个比较公正,恰如其分的评价,包括对它以后的研究做出相应的规划。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11/544377.html

以上是关于门户开放-百年来“门户开放”政策研究概述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