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收复台湾的功绩 郑成功施琅的相同点

施琅收复台湾

施琅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人物,施琅出生公元1621年,1696年去世。字是尊侯,号称琢公,祖籍是河南的固始。出生于福建省的泉州晋江县。

施琅像

施琅像

施琅早年出生在农民家庭,当时的祖父家境比较不错。但是到了他的父亲的年代就开始衰落,家境渐渐地贫寒,但是他的父亲非常的善良正直,在他们的村子里的名声和信誉都非常的好。父亲对他的管教是非常的严厉,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能成大器。

施琅早期是反抗清朝的,经历十多年的时光,在顺治六年的时候,施琅和施显收到郑成功的邀请,加入了郑成功的队伍,而且也非常受到郑成功的器重。他成为了郑成功的部下最为年少善战的得力战将。后期,又投为清朝的属下。

在康熙二是二年六月份,六十三岁高龄的施琅率领大型的战船三百多艘,小战船二百多艘。二万多的水师兵分三路进击澎湖。在经过了十天左右的艰苦奋战之后,终于收复成功,让大陆和台湾重归统一。这一历史事件是在历史学界中都持肯定态度的。

但是在施琅收复台湾的事件中,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认为施琅收复台湾不值得歌颂,认为他收复台湾,有着为他的父亲,儿子,侄子,报仇的嫌疑,但是我们扪心自问,评价一个历史的事件,标准在哪里?我们都没有在那个时代见证过,所以,对历史事件的评判应该以它是否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为标准,而不应该将历史人物的个人品质的细节作为标准,所以,施琅是我们国家和我们的历史非常重要的一个人。

郑成功施琅

郑成功与施琅一个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施琅则从郑氏手中把台湾收归到祖国的怀抱中,两个都是收复台湾的大英雄,都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两个英雄从惺惺相惜到分道扬镳最后到反目成仇的恩怨纠葛,夹杂着郑、施两家四代人的爱恨情仇,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施琅画像

施琅画像

施琅是福建晋江人,算是郑成功的福建老乡,年轻时因贫困所迫入海为海盗,后来被招如同为海盗的郑芝龙麾下,施琅英勇善战又聪明过人,很快就在郑芝龙的军队里脱颖而出,又因为是郑芝龙同乡的缘故,很快就成为郑芝龙的贴身侍卫,深受郑芝龙的信任,是郑芝龙的心腹大将。

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南下至福建,南明小朝廷不堪一击,郑芝龙轻信清廷许诺的荣华富贵,不顾郑成功苦谏,率领施琅等亲信五百人投降清朝。不料一到北京即被软禁,施琅等人也被安排到军营南下镇压反清势力。施琅本就对郑芝龙的不义行为不满,加上此时郑成功正在厦门等地招兵买马,反抗清朝,施琅便在郑成功的邀请下加入郑成功的队伍。

施琅此后在郑成功麾下屡立奇功,立下汗马功劳,郑成功的很多排兵布阵都出自施琅之手,施琅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一心一意效力郑成功。不料郑成功生性多疑,担心功高盖主,加上施琅是一介武夫,不懂政治,又脾气暴躁,与其他官兵的关系并不融洽。那些妒忌施琅的将军趁机向郑成功进谗言,说施琅欲取代郑成功的位置,引起郑成功的忌惮。两人矛盾日益加深。终于在“曾德事件”中爆发,郑成功下令将施琅父亲、叔叔、弟弟逮捕,用计将施琅引诱到郑成功军营中囚禁,不料被施琅逃脱,郑成功认为这是施琅想要反叛的信号,下令刺杀施琅,计划失败后竟一气之下将施琅的亲属全部杀害,从此郑成功与施琅的关系彻底恶化,再也无法在台湾郑成功的军队中立足。他只好趁夜逃到大陆,投降清朝。此时康熙帝早已听闻“海霹雳”施琅的大名,大喜过望,立即将施琅收入旗下,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