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文财神的范蠡 他死后的墓建在哪里

范蠡墓

范蠡是我国最早的商人,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加上艰苦奋斗,乐善好施,遂成民间流传的“财神”。本是越王复国的一大功臣,功成身退便携带美人西施四处游历,可能是与范蠡游历的地方之多,加上与西施之间的传说,还有人们对他的纪念,遂关于范蠡之墓在全国有多达五处。

山东定陶范蠡墓

山东定陶范蠡墓

首先是山东定陶处有一座范蠡墓,在2013年的时候这座范蠡墓被选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献记载,范蠡最后是选在了定陶居住,因为此处是全国货物流通的中枢地段,非常适合商业发展,生意往来。因而范蠡被称为“陶朱公”,故范蠡在此处安享晚年,便葬于此处,且曾经在范蠡墓四周出土过春秋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

山东肥城也有一座范蠡墓,这座墓在肥城市的陶山,而也有记载秦代的李斯曾如果此地,还为范蠡以小篆体刻了文字石碑立于此处,后也有西汉道士在其墓前口诵八言,为当地流传。后范蠡墓经过时间的摧毁,变得破败不堪,得清代之人重修。

湖南华容处的范蠡墓,记载中范蠡和华容之地颇有渊源,其墓也在此处。范蠡离开越国之后曾泛舟于此,且华容为水米之乡,适合生意往来,遂有范蠡来此做生意并死后葬于此地的可能。

湖北石首的范蠡墓是为“绣林十景”之一,传说范蠡曾在此处的桃花山隐居,而且此地关于范蠡的故事广为流传,而范蠡的墓碑在解放后尚存在,于1958年被毁,而且曾在桃花山下有范蠡庙,屡毁屡,也有众文人留下的佳作和痕迹。

安徽涡阳也有一处范蠡墓,这可能与范蠡与西施的传说有关系,当时范蠡协同西施泛舟湖上,来到此处,便在此生活,二人终葬于此,故此地有奶奶庙纪念他们。而范蠡墓形成是范蠡曾经所带部队路经此处,得知范蠡逝世,便以土堆成衣冠冢纪念他。

范蠡简介

范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一个功臣,是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越王勾践身边的一名谋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为人博学多才,谦逊有礼,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评。

范蠡雕像

范蠡雕像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三户邑,虽然家贫但对从小便有大志,热爱读书,十分刻苦。

公元前516年,二十岁的范蠡遇见好友文种,两人趣味相投,在思想上也有着同样的见解,后来两人深知楚国政治腐朽,官府黑暗,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得起用,甚是失望。

于是公元前511年,两人相约共入越国,投身于越王。虽为越王的门下,但是范蠡却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当时越国和吴国交战之猛,后越国败于吴国,范蠡和文种方被起用。范蠡提出委身求和的策略,委身求全以换来他日反攻时日,并献上灭吴九策。

公元前490年。隐忍的勾践得以反国,范蠡等人一同归返,之后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勾践身边为他辅佐提供策略,最终在公元前473年,大败夫差,使其身亡,而在公元前468年,范蠡帮助勾践重得霸业,成为一方霸主。

同年,范蠡便辞官而去,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活,泛舟五湖四处经商,范蠡为出色的商人,有着惊人的经商之道,所得之财均散尽以救济贫困之人,为世人所称道。

公元前448年,范蠡病逝,享年八十八岁。

范蠡怎么读

范蠡从小便博览群书,虽出身贫苦之家却有着治国救民的大志,因厌恶楚国的黑暗统治,便投奔越王。范蠡是为伟大的政治家,成功帮助越王勾践重建越国,后功成身退,过着隐居生活,四处经商,几度成为一方富甲,后又以钱财救助贫困家庭,因此成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