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读的历史真相》

陆羽原本无姓名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是我国唐朝的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茶经》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陆羽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和技术都作了阐述。有了《茶经》,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天门)。

其实,陆羽这个人原来是没有姓也没有名的,他到底应该姓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竟陵有个龙盖寺,寺中有位智积禅师。有一天早晨,寺里的和尚听到外面不断传来大雁的叫声,智积就急忙跑出去看。来到河堤那边,有三只大雁正围着一个婴儿叫,并将羽毛覆盖在孩子身上。智积禅师怕孩子冻死,忙将他抱了回来。可是智积是个出家人,不能收养孩子,就把这孩子送到了一个叫李儒公的人家里。李儒公原来只有一个女儿,看到又来了个男孩很是高兴,就收下了。因为不知道这孩子的姓名,李儒公自己的女儿叫季兰,李儒公就根据孩子脸上的伤痕,依行字取名季疵,"疵"就是毛病的意思。

陆羽七八岁时,李儒公一家要迁回原籍,陆羽不能同行,就到寺院里当了智积和尚的杂工。智积禅师看季疵这孩子聪明、好学,就想让他皈依佛门,成为自己的弟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这个进入佛门的季疵却无意向佛,一心扑在儒家经典上。就这样,季疵一直在寺中做杂役苦工。

智积是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智积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智积也是个饱学之士。智积好茶,陆羽随智积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从这时候起,幼小的陆羽已经对茶学产生浓厚兴趣。龙盖寺的杂役生活,就是陆羽成为茶事大家的第一步。

到了十一二岁时,为了生活,季疵离开了山寺,投奔了一个江湖杂耍班子。到了这里就是进入了社会,再用那个难听的"季疵"也不行了,他就琢磨为自己取个正式的名。儒家的经典《易经·渐》中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头一句话的意思是:鸿雁向茫茫陆地远飞,夫婿出征迟迟不归。妻子怀了婴儿,可是得不到养育。第二句的意思是:鸿雁飞到了高山,其羽毛可以用来做舞蹈的道具。他就取了这两句中的字,自名陆羽,字鸿渐。这个名正好与他婴儿时被大雁的羽毛覆盖的传说相吻合,又与他游走无定的戏班生活相符。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陆羽作戏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所赏识,李齐物帮助陆羽离开了戏班,陆羽得以专心从师研习儒学,并结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后来,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难民离开竟陵,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相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又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从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艺术的熏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而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陆羽二十八九岁时,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十几年的增补、润色,最后才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茶经》。

让陆羽遗恨的是,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自己到底姓什么。一般认为陆羽生于733年,其实这只是他被智积和尚救下的那年,并不真是他的出生年。一般认为陆羽是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人,其实这只是捡拾到他的地方,他的家到底在哪里也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连自己的姓氏也没有的陆羽,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不懈地努力,刻苦地追求,最后成为一代茶学大师,写下了不朽的《茶经》,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是我国唐朝的陆羽写的。《茶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发展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茶经》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产物,是当时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陆羽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和技术都作了阐述。有了《茶经》,我国的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般认为,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天门)。

其实,陆羽这个人原来是没有姓也没有名的,他到底应该姓什么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竟陵有个龙盖寺,寺中有位智积禅师。有一天早晨,寺里的和尚听到外面不断传来大雁的叫声,智积就急忙跑出去看。来到河堤那边,有三只大雁正围着一个婴儿叫,并将羽毛覆盖在孩子身上。智积禅师怕孩子冻死,忙将他抱了回来。可是智积是个出家人,不能收养孩子,就把这孩子送到了一个叫李儒公的人家里。李儒公原来只有一个女儿,看到又来了个男孩很是高兴,就收下了。因为不知道这孩子的姓名,李儒公自己的女儿叫季兰,李儒公就根据孩子脸上的伤痕,依行字取名季疵,"疵"就是毛病的意思。

陆羽七八岁时,李儒公一家要迁回原籍,陆羽不能同行,就到寺院里当了智积和尚的杂工。智积禅师看季疵这孩子聪明、好学,就想让他皈依佛门,成为自己的弟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可是,这个进入佛门的季疵却无意向佛,一心扑在儒家经典上。就这样,季疵一直在寺中做杂役苦工。

智积是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智积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智积也是个饱学之士。智积好茶,陆羽随智积大师在寺院采茶、煮茶,从这时候起,幼小的陆羽已经对茶学产生浓厚兴趣。龙盖寺的杂役生活,就是陆羽成为茶事大家的第一步。

到了十一二岁时,为了生活,季疵离开了山寺,投奔了一个江湖杂耍班子。到了这里就是进入了社会,再用那个难听的"季疵"也不行了,他就琢磨为自己取个正式的名。儒家的经典《易经·渐》中记:"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头一句话的意思是:鸿雁向茫茫陆地远飞,夫婿出征迟迟不归。妻子怀了婴儿,可是得不到养育。第二句的意思是:鸿雁飞到了高山,其羽毛可以用来做舞蹈的道具。他就取了这两句中的字,自名陆羽,字鸿渐。这个名正好与他婴儿时被大雁的羽毛覆盖的传说相吻合,又与他游走无定的戏班生活相符。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陆羽作戏时,为竟陵太守李齐物所赏识,李齐物帮助陆羽离开了戏班,陆羽得以专心从师研习儒学,并结识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后来,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着难民离开竟陵,流落湖州(今浙江湖州市)。湖州相对安宁,又是名茶产地,陆羽在这一带搜集、积累了不少有关茶的生产、制作的材料。这一时期他又结识了著名诗僧皎然。皎然既是诗僧,又是茶僧,对茶有浓厚兴趣。陆羽又与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过从甚密,皇甫兄弟同样对茶有特殊爱好。艺术的熏陶和江南明丽的山水,使陆羽自然而然地把茶与艺术结为一体。陆羽二十八九岁时,终于写出了我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的初稿,以后又经十几年的增补、润色,最后才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茶经》。

让陆羽遗恨的是,直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生身父母是谁,自己到底姓什么。一般认为陆羽生于733年,其实这只是他被智积和尚救下的那年,并不真是他的出生年。一般认为陆羽是竟陵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人,其实这只是捡拾到他的地方,他的家到底在哪里也是个未知数。

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连自己的姓氏也没有的陆羽,就是从这样的起点开始,不懈地努力,刻苦地追求,最后成为一代茶学大师,写下了不朽的《茶经》,这种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

民族简史 姓氏起源 二十四史